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阿克苏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这一图片描绘的是中国哪一传统节日(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二月初二 D.五月初五

  • 2、2020年2月,一批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印有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迅速刷爆整个网络,这是公元8世纪,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的谒语,在当时此谒促成了(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遣隋使来华

  • 3、“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罗马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 4、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是指(       

    A.日本、苏联

    B.越南、蒙古

    C.韩国、朝鲜

    D.美国、朝鲜

  • 5、隋朝修建大运河的作用是(   

    A.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有利于中外文化的发展

    C.抵御外敌入侵

    D.加强了民族融合

  • 6、宋元时期是一个政权并立、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以下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袍加身②元朝建立③金灭辽及北宋④南宋灭亡⑤蒙古统一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①③⑤④②

    D.⑤②④①③

  • 7、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下列名著体现清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的是( )

    A. B. C. D.

  • 8、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候创制的有( )

    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9、古迹是凝固的历史下,列古迹中能作为古代中日友好见证的是(     

    A.吐蕃大昭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那烂陀寺

  • 10、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B. 江南河—永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 11、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127年,北宋灭亡;1234年,蒙古灭金

    B.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史称西夏

    C.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D.宋朝时,武将跋扈的情况被杜绝,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12、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

    A. 水排、筒车   B. 曲辕犁、筒车

    C. 灌钢法、提花机   D. 翻车、提花机

  • 13、康乾盛世,丝织业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

    A.南京 B.松江 C.重庆 D.无锡

  • 14、下列是四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图,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 15、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生产技术的改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中属于唐朝发明的浇灌工具是(       

    A.

    B.

    C.

    D.

  • 1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白居易

    D. 李清照

  • 17、明代全国的丝织业中心是

    A.越州

    B.景徳镇

    C.苏州

    D.邢州

  • 18、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采取“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办法,其主要目的是(        )

    A.缓和文官与武将的关系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

    C.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局面

    D.扩大中央政府统治区域

  • 19、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 在西藏设置卫所 D. 设置驻藏大臣

  • 20、“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A.赞扬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B.诗人认为,隋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

    C.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我国南水北调

    D.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 2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3、宋朝的__________政策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情况;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以控制地方财赋权。

  • 24、下图人物是______

  • 25、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李时珍编写的《 》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2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 27、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

  • 28、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 29、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 30、观察如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2)A和B之间订立了一个盟约,使他们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个盟约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史实

    古代帝王

    史实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唐太宗(李世民)

     

    明太祖(朱元璋)

     

    宋太祖(赵匡义)

     

    清雍正帝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

    (1)辽_______

    (2)西夏_______

    (3)金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历史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

    材料三: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渐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是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唐朝、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

    材料四: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