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常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  )

    A. 《窦娥冤》   B. 《资治通鉴》

    C. 《救风尘》   D. 《念怒娇•赤壁怀古》

  • 2、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铁木真   D. 阿骨打

  • 3、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繁荣与开放 D.中华文明的起源

  • 4、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中的千里长河是指

    A. 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 长江

  • 5、下图的古代都市规模宏大,布局工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

     

    A. 北宋开封

    B. 元朝大都

    C. 明都北京

    D. 唐都长安

  • 6、宋朝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的“苏湖”是指:

    A.江苏、湖南

    B.江苏、湖北

    C.苏州、湖南

    D.苏州、湖州

  • 7、在115年前的7月4日,保和殿里正在进行由皇帝主考的殿试,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创设于

    A. 南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名朝

  • 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 建立元朝

    B. 设置行省

    C. 统一蒙古

    D. 开凿运河

  • 9、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追溯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 10、火药开始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 11、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与忽必烈相关的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继承汗位

    ②迁都大都

    ③建立元朝

    ④统一全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 12、1140年,金军分四路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兀术率1.5万多骑到郾城决战。宋军用麻绳绊马腿,用快刀上砍金兵下砍马脚,与金军展开肉搏,取得大捷。以上描述表明郾城大捷的原因是

    A.宋军骁勇善战

    B.南宋向金称臣

    C.秦桧坚决抗金

    D.南宋战斗力弱

  • 13、他统一了女真各部,12世纪初起兵抗辽后,建立大金。“他”是

    A.宋太祖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

  • 14、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防止武将专权 D.便于保卫皇室

  • 15、清朝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说: “加 ‘浊’自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官僚机构臃肿,民众生活困苦

    C.八旗子弟好逸恶劳,生活颓废

    D.罗织“文字狱”,思想控制

  • 16、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的角度揭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 17、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关于清朝疆域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北接西伯利亚 B.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

    C.南至南海诸岛 D.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 18、下列人物具有的共同点是

    A.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B.结束分裂的统一者

    C.崭新王朝的缔造者 D.中外交流的推动者

  • 19、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昼夜要传递400里。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的哪种传递方式? (     

    A.快递

    B.电话

    C.微信

    D.QQ

  • 2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抗金英雄岳飞墓边所题的对联。其中的“佞臣”是指下面选项中的(  )

    A.秦桧 B.宋徽宗 C.宋高宗 D.宋钦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 22、金朝灭亡后,________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 24、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 25、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 26、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27、火药传播与作用:中国的_______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_______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 28、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 29、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代表作是《窦娥冤》。

  • 30、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__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朱元璋、雍正帝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各一例。

    (2)列举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一例。

    (3)列举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大商帮一例。

    (4)说出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作品名称。

    (5)列举明清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各一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年来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到了明清,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南方双季稻的种植更加广泛,并向长江流域扩展,部分地区出现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变化的开始与最后完成分别是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