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沧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唐时期

    B.五代十国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2、清初的统治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

    A.开凿了大运河 B.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引进占城稻,提高粮食产量

  • 3、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商业繁荣 B.民族交融 C.国家统一 D.科技发达

  • 4、“它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里的“它”是指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胜、吴广起义

    D.经济重心南移

  • 5、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材料说明北宋时期

    A.四川地区经济领先全国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D.纸币完全取代了铁钱

  • 6、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衰亡,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桃花扇》

  • 7、假如你是一位古代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到长安赶考,请说说你不可能经过下列那一段运河(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 8、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 9、宋朝时期,开封城的人们经常去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 瓦子

    B. 十三行

    C. 市舶司

    D. 锦衣卫

  • 10、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巩固统治

    B.推动了唐朝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C.绝对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将人才的选拔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 11、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12、明朝废除丞相后分理国家政务的是

    A. 三司

    B. 六部

    C. 内阁

    D. 锦衣卫

  • 13、唐代时期中外交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下能突出体现中国人积极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玄奘西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 14、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选项中符合“极盛于我朝”的是

    ①设台湾府   ②设宣政院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西域都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咏史》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 16、俗话说:“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在明朝时期掌管地方政权的行政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三司

    D.行省

  • 17、“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对于古人在哪一方面的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A.天文观测

    B.地理测量

    C.天气预测

    D.航海探索

  • 18、这位杰出人物是汉朝皇室宗亲,他在公元25年称帝。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治世之一。想要了解这位人物的生平。可以参考下列哪部影视作品(  )

    A.《楚汉传奇》 B.《汉武大帝》 C.《光武中兴》 D.《延禧攻略》

  • 19、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为削弱相权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三年一换 B.设置转运使 C.设置通判 D.分化事权

  • 20、玄奘西游所去的天竺是今天的

    A. 朝鲜

    B. 日本

    C. 印度

    D. 伊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末明初,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22、两宋时期,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女词人是________

  • 23、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 25、经济的发展

    (1)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甘薯、_____、花生和向日葵等。

    (2)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安徽的_____

  • 2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27、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 28、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日益腐败。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

  • 29、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 3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元时期的商业城市(至少3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性国家,但随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推进,海防问题和海洋战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嘉靖元年(1522年)罢市舶,凡番(指日本)货至,辄赊于奸商。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出没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盘踞海上,日掠我海隅不肯去。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为倭奸细,为之向导。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材料二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番(指葡萄牙)舶托言舟触风涛,愿借濠镜(即澳门)地曝诸水渍货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番人之居澳,自汪柏始。

    ——《澳门纪略》

    材料三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他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更被台湾同胞视为“守护神”,他的历史功勋永远值得两岸同胞缅怀……回顾历史可知,台湾昔日被殖民统治,是因民族自身弱乱而遭外族掠夺;后因民族复兴,战胜了侵略者而回归中国。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四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五   夷(外国)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篡要》卷七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期海防一个日益严重的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哪位名将起了主导作用?决定性的战役是哪次?

    (2)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认为历史上台湾被殖民者统治以及后来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清前期实行怎样的海防政策?结合材料一、二、三、五,说明清朝实行这种海防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后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