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朝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仪式的完善 C.地方的无权 D.君权的强化

  • 2、如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B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 3、以下毛泽东的四幅题词中。为科学文化工作题词的是

    A.

    B.

    C.

    D.

  • 4、某校七年级(2)班学生在学习过第6课《北宋的政治》后,做了以下课堂练习,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5、下面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的一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是

    A.火药的制成 B.造纸术的改进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6、史料记载“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里描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州郡制

  • 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京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 B. 博采众长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C. 最著名的剧目是《窦娥冤》 D. 京剧正式形成于明朝

  • 8、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末的农民起义

    B.隋朝的残暴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开凿大运河

  • 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政府管理西藏的措施有(  )

    A.设置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 C.设立西域都护 D.册封达赖、班禅

  • 10、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一国土面积辽阔的时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11、他的足迹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亚非展现了大国风度,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玄奘 D.马可波罗

  • 12、“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披旋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A. 宋太宗陈桥兵变

    B. 宋真宗澶渊之盟

    C.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

    D.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 1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4、下侧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这项科技的发明者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毕昇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 15、历史上魏征为哪位君主进谏二百多次(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 16、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雅克萨之战  ③戚继光抗倭  ④岳飞抗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 17、清朝初年,中央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平息的叛乱有(  )

    ①平定准噶尔部落叛乱

    ②抗击倭寇

    ③收复台湾

    ④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叛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18、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这段材料叙述了唐朝建立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19、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 20、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北宋时代政权并立形势的示意图是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直接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 22、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 23、李时珍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

  • 24、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设置________机构所产生的后果。

  • 25、李白的称号是

     

  • 26、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__________

  • 27、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

     

  • 28、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 29、唐太宗时__________西行天竺取经:《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

  • 30、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年继承汗位。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次年定都于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隋朝——

    (2)北宋——

    (3)元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让我们共同走进唐朝,探究唐朝的历史。

    (贞观之治)

    材料一: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贞观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贞观”是谁的年号?材料一中科举取士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

    (盛世景象)

    材料二:如下图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上图图片是唐朝出现的用于耕作的新农具,它的名称是什么?

    (民族和睦)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的“公主”是指谁?

    (唐诗盛行)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4)材料四中的诗歌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个盛世的描述?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妇孺皆会吟诵,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学史明志)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