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呼和浩特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 2、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 炎帝黄帝

    B. 嫘祖

    C. 蚩尤

    D. 仓颉

  • 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中孕育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4、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的是

    A.麻线

    B.丝线

    C.棉线

    D.毛线

  • 5、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

    A.

    B.

    C.

    D.

  • 6、宋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

    A. 草市 B. 市舶司 C. 西市 D. 东市

  • 7、唐朝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A. 天宝危机中   B. 安史之乱中   C. 安史之乱后   D. 黄巢起义中

  • 8、清朝人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诗句,雍正帝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将徐骏处死。这- 事件反映了清朝哪-政策的严酷?

    A.重文轻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政策

  • 9、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A.①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10、之所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因为它(   

    A. 篇幅很长,共120回 B. 贴近生活,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D. 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人物多达700多人

  • 11、概括各个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 12、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13、下列人物为科举制的完善发挥关键作用的有

    ①隋炀帝②隋文帝③唐太宗④武则天⑤唐玄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 14、明朝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针对的是

    A.宦官专权

    B.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C.官员贪赃枉法

    D.皇帝疏于朝政

  • 1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的共同目的是(     

    A.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 16、“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东汉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文臣

    D.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 17、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A.成都 B.西安 C.北京 D.山海关

  • 18、《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了作者在元朝17年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当时的元朝统治者是

    A.完颜阿骨打 B.成吉思汗 C.元昊 D.忽必烈

  • 19、“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宋仁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宋真宗

  • 20、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边列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君主早逝 D.宦官专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代杰出药物学家________,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22、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 24、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局面。

  • 25、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 26、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 27、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维持了约1300年的选官制度一一

    (2)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一一

    (3)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叛乱一一

  • 29、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英雄是________

  • 30、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第三种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中国的海船?被哪国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根据材料指出它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噎……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选自歌词《说唱脸谱》

    (3)材料中的人物造型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请举出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以及与其有关的两部著名小说。

    (4)通过探究,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