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中国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
2、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其主要原因是( )
A. 起义军英勇作战 B.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C. 起义军军纪严明 D. 建立了大顺政权
3、杜甫的诗歌是以盛唐人的眼光去观察和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关于杜甫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面貌,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三别”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材料评价的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
5、小明研究的课题了有“北宋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等信息,从中得出他研究的是( )
A. 《春秋》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论语》
6、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现象表明唐太宗
A.重视农业生产
B.注重整顿吏治
C.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
D.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7、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萌发
8、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汪《童诗》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宋代统治者
A.重农抑商 B.减省刑罚
C.尚武轻文 D.重文轻武
9、下列人物与他的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农政全书》
C.吴承恩──《西游记》
D.罗贯中──《三国演义》
10、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重文轻武
11、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内容描述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法
13、脍炙人口的岳家军的故事发生在( )
A.宋夏战争期间
B.辽宋战争期间
C.夏辽战争期间
D.宋金战争期间
14、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②新罗遣使节来华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法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小明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图中的笔记,据此
1206年 统一蒙古草原 1227年 灭亡西夏 1234年 天亡金朝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灭亡南宋 |
推断,他学习的课题是
A.南宋、蒙古与金的对峙
B.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6、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和亲政策 B.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驻藏大臣
17、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马来半岛 B.马六甲海峡 C.印度半岛南端 D.东非海岸
18、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十九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法显
19、瓦肆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达官贵人的需要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0、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21、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2、______年,铁木真统一______,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______。
23、南宋的抗金英雄是——
24、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_______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____________传到了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5、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________;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方针是________。
26、唐太宗时期的________敢于直言,被喻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7、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8、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29、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____。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_____”,扩大侵朝战争。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____,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____。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
(3)时间、司令员: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4)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同_______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1、将下列作品和作者对应搭配。
32、该事件推动了中日文化的友好交往,将中国先进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书法等技术知识传播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中心人物: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33、对宋朝盟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赐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行赏赐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规定宋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朝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三签订后,形成怎样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