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
B.故宫
C.大运河
D.长城
2、《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总长万余里,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4、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契丹
B.元吴——西夏
C.阿骨打一—金
D.铁木真一一辽
5、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京剧是在徽调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京剧作为一个新剧种正式形成应该是
A. 雍正年间 B. 乾隆年间
C. 道光年间 D. 咸丰年间
6、海上丝路盛于宋元,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从科技角度看,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
①指南针应用
②造船业发达
③交子在市场上流通
④政府的鼓励政策
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7、下表为唐太宗人物年谱(部分)。据此可知唐太宗( )
公元626年 | 公元630年 | 公元641年 | 公元649年 |
即皇帝位 | 征突厥,俘颉利,被尊为“天可汗” | 遣文成公主入藏 | 崩,葬昭陵 |
A.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C.实现南北经济联系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8、解读下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开通
A.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D.解除了洛阳遭受的军事威胁
9、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南宋抗战派大臣是
A.于谦
B.寇准
C.文天祥
D.戚继光
10、有学者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是很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 ,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A. 军机处
B. 东厂
C. 台湾府
D. 锦衣卫
11、武则天于公元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重视农业生产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严惩贪官污吏
12、下列名言中,表达了伟大的民族英雄成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3、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恢复后反而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赋税不断加重
C.统治者轻视生产
D.外部侵略加剧
1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15、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 广州
B. 开封
C. 泉州
D. 临安
16、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五大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在地方设转运使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1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文学体裁创作的黄金时期( )
A.散文
B.楚辞
C.诗歌
D.小说
19、明清时期,如果你要做海外贸.,下列最值得你推销的产品是
A. 苏州的铁器
B. 景德镇瓷器
C. 扬州的纸
D. 福建的荔枝
20、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明朝统治者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1、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____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_____。
22、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______》,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3、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
24、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_______ 。
25、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6、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27、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8、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29、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___)。
30、唐太宗在位时期非常重视选拔良吏治理国家,被他比喻为的人左膀右臂是_____和_____.
31、连线题
32、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作者。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___。
(2)《本草纲目》的作者__________。
(3)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色彩神话小说《__________》。
3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商业的繁荣也超过前代。朝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四川地区还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材料四 宋朝时中央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南方,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
(2)材料二中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宋朝的繁荣。江南哪个地方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专门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4)依据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