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去过欧洲旅游的一位中国游客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曾经 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对此,我们应
A.认识到世界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而无法沟通
B.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去探索多彩的世界
C.以排斥的心态去面对其他种族、国家的文化
D.放弃自己的文化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2、2019年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启动,澳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这( )
A.表明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B.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未来
C.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D.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3、以下观点或事件与下图发展理念(从左到右)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
②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④打好“蓝天保卫战”
⑤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③④⑤②
4、坪塘花溪新苑社区委员会把居民对楼院管理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收集上来,根据居民们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微信群把最终方案发布下去。做到协商有序化,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建议。该社区的工作( )
A.扩大了居民自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B.充分尊重了居民意见,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C.体现了社区居民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D.有力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5、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这说明我们
A.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B.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C.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D.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6、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这是因为( )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法治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尺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现在( )
①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②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冲突从未间断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8、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杜思齐说过:“教育应该允许学生们尽可能广地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交往,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想法将迫使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这告诉我们
A.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
B.把出国留学当作自己的唯一目标
C.要与外国人的世界观保持一致
D.良好的教育都是在强迫下进行的
9、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
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据了解,自2018年1月23日党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铲霸、无霸治乱”的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出重拳、下重手,坚决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战。
判断:
理由:
11、 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各民族之间互不往来,各自发展,才相安无事。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
1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27日中国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
主要代表成果 | 主要方面 |
政策沟通 | 与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共签署195份合作文件 |
设施交通 | 开通中老、中泰、匈塞、雅万等国际区际、洲际铁路 |
贸易畅通 | 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区;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交易近65万亿美元 |
资金融通 | 对外直接授资超90亿美元 |
民心相通 | 与113个国家峰结不同护照下的互免签证协定、实施100个工程 |
有同学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的工作,与青少年无关。”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评析该同学观点。
13、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材料三:2015年是新环保法修订实施的第一年,去年环保部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去年环保部全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2)面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
14、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今年两会期间频频出现,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人们不但在关注,也是在更多的思考,如何让“绿色”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十三五”发展的新模式。
【美丽中国】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
(1)请尝试描绘5年之后的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烂的色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2)材料说明我国正实施什么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绿色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
(3)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要坚持什么发展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
15、习近平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6亿多人脱贫;但目前仍有7000多万人处在贫困线下,而且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要解决贫困问题。如今,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建立驻村工作制度、帮助贫困村(户)制定脱贫计划……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越老越多的贫困群众正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红利。
(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2)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16、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1)国家开展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表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你会怎么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1)为什么要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
(2)针对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说说我国该坚持什么样的国策和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3)作为青少年,你准备如何参与到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