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思是说
A. 皇帝迁都南方
B. 南方社会稳定
C.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D. 北方支援南方
2、唐朝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苏州
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大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日本
B.印度
C.朝鲜
D.越南
4、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牛李党争
D.武士篡位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下列各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6、我国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叫
A.交子
B.会子
C.票子
D.橙子
7、川北广元有大面积的经济林木,朝天区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中大力种植的经济林木是( )
A. 漆树 B. 油桐树 C. 核桃树 D. 杜仲树
8、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中心是
A. 大兴
B. 洛阳
C. 涿郡
D. 余杭
9、“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谁有关?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朱温
10、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视为自己一面镜子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姚崇 C.杜如晦 D.魏征
11、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明太祖论》写道:(译文)“我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明朝做的比较巧妙,秦朝做的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材料认为( )
A.八股取士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B.八股取士、焚书坑儒都是为加强思想专制
C.焚书坑儒直接影响八股取士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形式内容上完全一样
1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1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14、今天的传统节日很多在宋代就己经有了。欧阳修的《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节 B.元旦 C.端午节 D.元宵节
15、(宰相)王钦若曰:“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材料评述的是( )
A.北宋与金和议
B.北宋与辽和议
C.南宋与金和议
D.南宋与辽和议
16、它被称为“国剧”,“它”指的是
A. 秦腔 B. 汉调 C. 昆曲 D. 京剧
17、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加重刑罚
④注重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A.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9、科举制度产生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0、梁启超指出:“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根本原因是
A.八股取士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闭关锁国的限制
D.封建制度的落后
2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3、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①时间:____年,____称帝,建立____,定都____。
②唐太宗: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
(2)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命____和____做宰相)。
②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制定法律,_________;增加_______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严格考查________。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
③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经济____,国力____,文教____,历史上称之为“____”
24、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西夏,______年西夏灭亡。
(2)蒙古和南宋结盟并夹击金朝,______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蒙古和____直接对立局面形成,双方战争持续40多年。
25、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26、唐朝发明的适于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
27、11世纪末________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随后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1206年________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8、知识对对碰(将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29、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
30、(1)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宋朝的_______、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
(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4)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_______。
(5)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的口号。
(6)1771年,在首领_______的领导下,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成书于明代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个人,出身贫寒,曾经为生活所迫,当过和尚、乞丐,最后他却神奇地当上了皇帝,他是谁?
(1)材料一的“这个人”指的是谁?“他”的最初定都在哪里?
材料二:明太祖:“自古以来都是丞相坏事,再敢提重设丞相者,重罪”
(2)材料二中明太祖采取了那些措施?设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3)明朝科举考试对文体格式,段落分化都有要求,所以被称为?这样考试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