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中最主要的是
①进士②武举③明经④殿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3、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4、在下面连环画《岳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故事情节是( )
A.岳飞在郾城取得抗辽重大胜利
B.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C.岳飞上书宋高宗,要求坚持抗金
D.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5、日本的“和同开珎(bǎo)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714年),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表明
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球(始铸于708年)
A. 日本是唐朝的属国
B. 日本的经济和唐朝的完全相同
C. 唐朝钱币是重仿制日本的产物
D. 日本和唐朝交往密切
6、“自秦天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 统一文字
B. 独尊儒术
C. 创立科举
D. 重文轻武
7、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那种优良品种
A.玉米
B.小麦
C.占城稻
D.大豆
8、下表为唐太宗人物年谱(部分)。据此可知唐太宗( )
公元626年 | 公元630年 | 公元641年 | 公元649年 |
即皇帝位 | 征突厥,俘颉利,被尊为“天可汗” | 遣文成公主入藏 | 崩,葬昭陵 |
A.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C.实现南北经济联系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9、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描绘了外宾受到唐朝官员接待,等候会见太子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繁荣的对外贸易
C. 官员的奢侈风俗 D. 繁荣的社会经济
10、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建元洪武,该年也被称为洪武元年。材料中体现的纪年方式有
①年号纪年 ②公元纪年 ③干支纪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北宋兴起的什么地方后来发展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A、景德镇 B、苏州
C、湖州 D、广州
12、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繁荣鼎盛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在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虚心纳谏
B.重用人才
C.戒奢从简
D.重视吏治
13、“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被牧人广为传唱,是因为人们至今仍感念他
A.迎娶了文成公主
B.统一了蒙古草原
C.改国号为“元”
D.建立了八旗制度
14、《元史·地理志》中说:“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那么,元朝实现国家统一是在哪一年
A.1271年 B.1276年 C.1279年 D.1368年
15、960年,他被朝廷派遭领兵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他身上,口称“万岁”,他就这样当了皇帝。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阿保机 C.赵构 D.忽必烈
16、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契丹
B.赵匡胤-----辽
C.元昊----西夏
D.阿骨打----金
17、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为为“诗仙”的是 (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18、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A. 经济的繁荣 B.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对外交通发达 D. 与亚洲、欧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19、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C.建立清朝,统一中国
D.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20、与下图我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1、玄奘西行归国后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2、编排历史短剧,大家找来了A《本草纲目》、B《资治通鉴》、C《牡丹亭》、D《送子天王图》、E《天工开物》等书做道具,请你帮忙分派给下列演员。只写序号即可
(1)剧中的刘大是一个医生,喜欢钻研中医中药书,你分派给他——
(2)剧中的赵二是个农民,想查找农事的经验,你分派给他——
(3)剧中的张三爱好书画,想临摹“画圣”的作品,你分派给他——
(4)剧中的李四是个戏迷,想研究明清时期戏剧发展情况,你分派给他——
(5)剧中的王五是个史学家,想研究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你分派给他——
23、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4、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清朝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的对外政策。
25、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2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________。
27、根据提示的人物,写出对应政权。
(1)耶律阿保机
(2)元昊
(3)完颜阿骨打
(4)铁木真
28、清朝康熙帝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军务,朝廷临时设立__________。
29、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30、填空题
(1)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_______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唐玄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的鼎盛局面称之_______;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3)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有:_______东渡日本;_______西行天竺。
(4)916年,_______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1115年,_______-称帝,建立金政权。
(5)_______的分裂局面,实际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_______”。
(6)1206年,_______ 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
31、连线题
32、列举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3、古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在地....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
——《百家讲坛》
材料五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制度”的首创者是谁?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这两种制度实施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行材料三措施的皇帝是谁?材料三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指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5)据材料五,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6)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