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横线上应写
A.西夏
B.蒙古
C.元
D.明
2、“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叙述的是开元盛世时期( )
A.经济繁荣,政权稳定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3、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女真
B.吐蕃、女真
C.匈奴、契丹
D.吐蕃、契丹
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A.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D.形成从军为荣的风气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图中①处可填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6、《隋书·炀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攻剽诸郡。”据此可知,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暴虐无道的统治
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宦官专权
7、如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时间 | 船队规模 | 船载物品用途 | 最远到达 |
1405—1433年 | 60~200多艘 | 慷慨送礼、贸易 |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
A.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D.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8、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遗风
9、《太平广记》中提到,商人窦乂在长安西市中“造(邸)店二十余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另外,长安西市还有“波斯邸店”。《长安志》中提到:“(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约合七万家商铺)”。由此可见( )
A.长安是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B.唐朝始终厉行市坊分开制度
C.西市货物比东市有竞争力
D.唐朝出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10、“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
A.《水浒传》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牡丹亭》
D.《西游记》
11、史书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包括
①国力强盛
②造船业发达
③指南针的应用
④郑和的组织才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④
12、当今中国,“金榜题名”仍然是学子的梦想,“名落孙山”又使多少考生的人生航船失去动力……所衍生出来的独特的“状元文化”等一批次生文化,在民间更是经久不衰、越来越显示出极强的文化生命力。材料反映的信息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13、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4、元朝时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新运河,不禁让人想起来了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下列对这两朝开通的大运河相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由统治者发起开凿的 ②都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③都以洛阳为中心 ④都是为了南粮北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5、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线索,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 )
A. 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 B.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
C. 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D. 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
17、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D.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18、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 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 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 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9、“唐朝前期,拥有土地产权的自耕农民在居民中占居大多教。唐朝的统治者看到了这一点,并且装在了心里。”下列措施最能证明“装在了心里”这一观点的是
A.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B.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C.以民为本重用贤才
D.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20、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21、________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2、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________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数学家是__________。
23、明朝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4、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_____,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_____。
25、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_____垄断,选官看重____,不太注重才能。
26、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局面。
27、《红楼梦》
(1)作者:清代作家____创作,高鹗续写。
(2)《红楼梦》,又名《____》。
(3)主要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____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4)社会意义: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特点与地位: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部小说____强、____高。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8、按要求组合搭配
(1)将下列人物前的字母序号填入右边相对应的括号里
(2)将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前的字母序号填入右边相对应的括号里
29、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____。清政府担心国家的____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____。
(2)含义:严格____
(3)表现:顺治时期,颁布“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____,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____。
30、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请例举两个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名称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材料中“唐宗”在其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被誉为什么?唐朝另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哪个朝代?该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台湾的?宋朝在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的?
(3)宋元时期取得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最少写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