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载:“四夷大小君(外国使团)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千人。”材料最能说明唐朝
A.民族关系的融洽 B.对外关系的发达 C.南北交通的顺畅 D.社会经济的繁荣
2、宋元时期的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元朝时进入鼎盛时期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
B.陆上丝绸之路
C.冰上丝绸之路
D.草原丝绸之路
3、王老师为了研究古代的手工业正在看一本著作,书中描绘了许多有关“织布、农耕、炼水银和朱砂”的图片,这本著作应该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4、下列对明清时期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记载了各地的农作物栽培方法
B.《农政全书》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红楼梦》深刻揭示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黑暗
D.京剧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5、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严重危害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一项内容是
A.赔偿军费 B.割让领土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6、“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住镇,亦别有印。”这段材料记述了我国历史上某一朝代中央政府对其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个边疆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7、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不会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8、下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王朝中,版图最大的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9、在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用多媒体展了“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护府”“唐蕃会盟碑”“金城公主入藏”等史料和信息,这一专题复习的主题应是( )
A.经济发展史 B.科技成就史 C.民族关系史 D.文学艺术史
10、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商业繁荣 B.民族交融 C.国家统一 D.科技发达
11、“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不畏艰难的精神
12、隋文帝曾在自己临终的遗诏里慨叹道:“嗟乎!自普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据此你认为隋文帝这是在为自己的哪功绩感到自豪(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杜会经济迅速发展
C. 开通大运河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13、宋朝阳同学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资料进行探究式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A.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B.唐朝繁荣的文学艺术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清先进的航海技术
14、马克思曾说过:“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
A.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掠夺圆明园的大量财宝 D.获取大量赔款
15、《旧唐书》中描述唐朝某一时期出现了“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于
A.黄巢起义时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安史之乱后
D.唐玄宗统治前期
1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17、清政府一再大兴“文字狱”的主要原因是( )
A. 面临与北宋“杯酒释兵权”相似的情况
B. 为防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重演
C. 出现了像“八王之乱”那样的叛乱苗头
D. 出于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类似的目的
18、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成就是
A.元曲
B.杂剧
C.散曲
D.小说
19、下图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应出现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0、《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见证时代风云、书写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79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迎接改革的第十年》 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21、和议: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22、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的发明是________。
23、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4、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2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6、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_____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_____。
27、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8、戏剧: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________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9、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30、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1、连线题
32、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相关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1)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被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________。
(4)“他率领本部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重返祖国”,他是________。
3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工具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的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举出火药以外的其他两项重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