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北宋 B.辽与西夏 C.辽与南宋 D.辽与金
2、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
B.《天工开物》
C.《红楼梦》
D.《西游记》
3、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筒车曲辕犁推广,人口耕地齐增加
B.中外交往很频繁,色彩绚丽唐三彩
C.洛阳国际大都会,朝贡藩国七十多
D.公私学校齐设立,藏书著述很丰盛
4、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说书的、卖唱的、卖饮料的、相面算卦的、杂技表演的等等,热闹非凡。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A. 专门营造房瓦的瓦厂
B.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 好汉比武的擂台
5、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请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A.
B.
C.
D.
7、如图为电影《戚家军》海报,在这一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一战役取得胜利的情景
A.澶州之战 B.台州大捷 C.郾城大捷 D.雅克萨大捷
8、(2016·四川内江·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9、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
10、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的是( )
A.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11、唐朝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中属于唐朝时期著名画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欧阳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13、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扬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唐玄宗李隆基 D.明太祖朱元璋
14、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
B.使科举考试形式多样
C.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D.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1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加强了南北联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16、中国历史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1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符合的是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B.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区
C. 秦始皇采取“郡县制”——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秦朝开始
D. 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18、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 )
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19、下列明清时期对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C.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20、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光绪
21、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
22、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2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帝王
(1)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人民称为“天可汗”。—— 。
(2)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把都城从应天迁到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
(3)他建立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4)他在位期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
24、(1)高僧玄奘著有《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时期出现的,叫做______。
(3)宋朝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4)诗圣是______。
(5)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为了有效管理,该王朝实行______制度。
(6)为中日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僧______六次东渡日本。
(7)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首领
(1)统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创制了西夏文字的大夏皇帝
(3)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4)统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26、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27、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28、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29、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皇帝是________。
30、12世纪初期(1115年),________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被称为“诗圣”的是——
(3)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
(4)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
(5)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33、北宋东京图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