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涎(xián)水 一刹(shà)那 长途拔涉 巧妙绝伦
B.炫(xuàn)耀 汗涔涔(cén)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C.韶(shào)华 绿茵茵(yīn) 风悲日曛 形消骨立
D.掺(cān)杂 揩(kāi)桌子 不屑置辩 千均之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隧洞(suí) 干瘪(biě) 簇新(cù)
B. 舵手(duò) 埋没(mò) 阎罗(yàn)
C. 飞窜(cuàn) 蠢笨(chǔn) 翡翠(fěi)
D. 熄灭(xī) 困乏(fá) 喷薄(báo)
3、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 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 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 或王命急宣/或遇其叱咄 B.意 目似瞑,意暇甚/意与日去
C.闻 一老河兵闻之/闻之于宋君 D.师 可以为师矣/齐师伐我
5、(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③彼竭我盈(___________) ④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
【3】大兵压境,战事一触即发,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的作战思想显然有很大的分歧。他们的分歧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的一句“肉食者鄙”,使鲁庄公平庸无能、鄙陋无知的形象虽已成千秋定论,但其能够尊重并任用贤士亦不失君子的美德。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其这一特点。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指。③佳人:知己、知音。
【1】请描述三、四句所展现的景象。
【2】结合尾联,说说此诗表达的情感。
7、“戏曲小天地,人生大舞台”,班级拟计划在端午节开展“走进戏剧天地”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来感受戏剧的魅力。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同学们开展话剧《屈原》表演,拟编写四个篇章的剧本内容,请你参照第一、四篇章完成另两个篇章的题目。
①第一篇章:借橘明志;_____
②第二篇章:______;
③第三篇章:______;
④第四篇章:湘江之畔。
(2)活动二:同学们打算在戏剧表演的尾声,设计一句画外音,请你补写完整。
画外音:物换星移几度秋,诗人的身影在历史的风尘中早已烟消云散,但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吊影分为千里雁,
(2)可怜九月初三夜,
(3) ,日暮聊为《梁父吟》。
(4) ,鸟鸣山更幽
(5)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6)《从军行》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战斗场面的句子: ,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了一个国家若“ , ”,往往会导致灭亡,从而证明了“死于安乐”的道理。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河的哭泣
苏闻孚
①儿时老屋旁那条小河的哭泣声,时常让我梦回惊醒。那泣声如钩,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②枕着小河,生活总是多了柔情与温馨。清晨,妇女们便各自在家里的码头洗衣服,轻轻的风,凉凉的水,在相互嬉笑声中开启了美好一天。男人们则担起水桶,汲水回家,为家里人备好一天所用的水。家家都有一只大水缸,能装四担水。水缸里有了水,生活便运作起来,滋润起来。各家的烟囱很快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和风细柔,生活的气息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晕染开来。
③码头是最清爽的地方。码头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楝树或是柳树,树冠硕大,浓荫遮蔽。树阴下,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便是一家人吃饭休憩的场所。男人们在外工作三,带来疲惫归来,坐在水边桌前,喝上两口小酒,辛劳慢慢消融在酒里,疲惫也化作脸上的微笑。码头很精致,最下面的一阶比较宽,便于人站立,也便于人们戏水。站在水中,清清凉凉,小鱼儿从你的脚趾间穿来穿去,小嘴吻着你的脚,虚虚痒痒,很舒服。那年陪小妹在码头玩,小妹的脚在水面上荡来荡去,一只青蛙把她的脚当成了美味的虫子,跳起来,朝着小脚丫扑去,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要去水边了,直到现在见到青蛙还是害怕。
④鱼虾多得很。心血来潮时,我也会抱根小竹竿,挂上线,穿上饵,搬个小凳子坐着,只要有耐心,钓上半天,总不会空手而归。邻居兄弟俩很会捉鱼,他们最大的本领是到水里摸鱼。都说浑水摸鱼,他俩在这清亮的水里也能摸到鱼。有一次他们家做关目,风水先生说要两条刚出水的鲜鱼。先生本以为要为难他们家,乘机多要些钱的,哪知他哥俩飞奔河边,扑通下水。只见水花乱溅,哥俩像是在水里做花样体操,几下倒腾,鸭子吓得嘎嘎飞奔。不多时,兄弟俩的小篓子里就装了几条大鲫鱼,心满意足的上来了。水面渐渐又恢复了平静,鸭子继续下水,扎猛子,钻到水底找螺蛳吃了。
⑤水边植物,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更添了水的灵气。芦苇被第一缕春风唤醒,舒展筋骨,努力探出芽头,或许是激动,那芽头是鲜嫩的紫色。我们常常撅起它,剥开外皮,将它的嫩芯嚼在嘴里,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甜丝,会直钻进心肺脾胃。初夏来临,芦苇越长越壮硕,密密的,峭拔挺立,叶片厚实,母亲就会摘下它们的叶,在开水中烫过,留着包粽子。顽皮的我们折断它的杆,舞着,觉着自己就是跨马提枪的无敌赵子龙了。小河边还有蒲,密密的,簇簇生长着,一支支挺着剑一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蒲是开花的,还会长出长长的蒲棒,我们摘来,晒干,晚上乘凉时点燃驱蚊。藏身在芦苇丛中的是野芹,静静立在水边,汲取水的灵韵,尤显得秀气。摘它回家,或炒,或晒成干,都是美味。
⑥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远去,当我们意识到它消逝时,在听到小河哭泣时,悲剧已然发生了。
⑦汩汩流水,清爽码头,戏水鱼虾,油油野芹,好似就在一瞬间,都不见了。水面被土石、杂物、废品掩埋殆尽,有些地方残存一汪水,已看不出原来的色泽,只是粘稠的绿。温婉秀美恰如花季少女的小河,已然成为了破衣褴褛,蓬头垢面,龌龊肮脏,让人厌恶的疯婆子。连觅食的鸭子都低着头,疾步着,避开了它。
⑧小河边的路还在,变宽了;当年的人家也在,房屋高大了;邻居依旧在,时髦了。曾经的伙伴以及我,久浸生活,见面多了礼节与做派,少了童年时的随意。原来在时空中,不经意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小河。
⑨小河在哭泣,它哭自己命运的悲惨?不,他是在哭人们心中善与美的枯竭。没有了河流润泽,村庄显得面目狰狞。现在我的村庄正处在城与乡交接的尴尬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失去乡村的醇美。霎那间,汗颜、羞愧、惶恐一齐涌上心头——亲手作践了美丽,却又来惺惺惋惜!
⑩小河从我的村庄消失了,它的魂一直萦绕着我,常常在夜半,让我惊醒梦回,让我听到它的哭泣,一直在哭泣,不停地哭泣……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儿时小河的。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那泣声如钩,死死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3】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小河的哭泣”为题有什么含义?
【5】将文章第⑩段与链接材料比较,说出它们修辞手法和所达效果的相同点。
(链接)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心一颗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季羡林《幽径悲剧》
10、色彩斑斓的传统刺绣
①刺绣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刺绣,又叫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纹样和色彩在面料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其中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了浓厚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②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从出土的早期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刺绣工艺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均属辫子绣针法,也叫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均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当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③到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其发达;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走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来看,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绣工精巧,图案多样,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流行了。
④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刺绣已不仅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装饰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相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极为盛行。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和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求和风俗相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形式,至宋更及于丝绣。可以说,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风格。
⑤中国的刺绣传承了数千年之后,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著名。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辅以铺绒主花。1958年北京明定陵孝靖皇后王氏棺内出土的一件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长71厘米,两袖通长163厘米,用红色丝线绣出满地菱形纹,前襟上部绣二龙戏珠,后襟绣一坐龙,夹衣遍身绣100个游戏的儿童,并用各种花卉点缀其间。这件夹衣是明代极有代表性的洒线绣文物。
⑥清代中期,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刺绣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这一时期的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即所谓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托物寓意的,如,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鹤意长寿等;也有因谐音而成为图案题材的,像蝙蝠与“福”谐音,鱼表示喜庆有余等。
(选自《文化杂谈》,有删改)
【1】下列有关刺绣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是用绣针在面料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
B.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绣工精巧,图案多样,表明刺绣工艺在汉代已经具有艺术之美。
C.流行于明代的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辅以铺绒主花。
D.清代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如选取鸳鸯、牡丹、松鹤、鱼等图案都是托物寓意。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是“传统刺绣”,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B.第④段加点的“相传”一词,表明所引资料只是传闻,不一定真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传统刺绣在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演变特点,条理清晰,结构鲜明。
D.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明代极有代表性的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
【3】下面是小明与班长关于“传统刺绣”的一段对话。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班长的话。
小明: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传统刺绣这种老套的工艺早该淘汰了,我们应该追求一点更时髦的东西。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听你这么一说,没想到传统刺绣还有这么丰厚的历史内涵,看来,我们真应该传承好这一手工艺。
11、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蔷薇四月天
武晴
中国的大,并不仅仅是国土,连人连风景都是大的。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王者之民凭栏处亦有无限江山。一枚草叶,一朵野花,凡生在中国,便有乾坤万象。蔷薇这般好名字的植物,单单是在口里念念,就能闻得见香气。一等她舒叶吐花,天地间全然是阳光月光的流泻风风雨雨的豪华,山河照影,遍天遍地都是人间的好日月。
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麦子已经抽穗,青青的麦芒枪刺一般好看地亮出来,天地间没有比麦子更好看的仪仗,更有诗意的军威,更漂亮的容颜。湘戏里描述相府千金的出行是“八个丫鬟前头走,八个丫鬟后面跟,八个丫鬟左边站,八个丫鬟右边行,小姐攒成菊花心。”此般风光与蔷薇相比,远不如星星之于月亮。
她这般汪汪漾漾地在原野上开起来,好像还未来得及准备停当,田埂水坝,高坡低洼到处都是她的新妍,蓬蓬的植株筛面大小,带刺的枝条四面披散,洒落无碍。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有户庭的亲切,但绝非庭院之物。她是大野之花,需要养在天光地气中。我小时候常是蹲下来看,绝少去采摘,并不仅仅因为它有刺。淡红的蔷薇是接近于桃的,然桃花里有人,可以插瓶装点,相与相携。蔷薇不能,就像日月,可以从门窗里照进来,但不可以关进屋内,能关进屋里,收进箱笼里的,肯定不是日月。
后来走进户庭与城市的粉团蔷薇,十姊妹以及香水蔷薇等都是它的变异。真正的野蔷薇依然驻守在原野上,花瓣随风落进沟渠河塘,在清亮水面上飘泊、流泄,有一种迷惘。像家里来了客,小孩子玩疲惫了,被大人抱到床上去睡,醒来时客人已经走了,地也扫干净了。又比如到中饭的时辰,赶集的大人还没有回来,站在门口张望的孩子就到大路上去接。却没有接到,只得一步三回头的回转来,心里的感觉就像这水面上漂着的蔷薇。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这真是句好话,天地悠悠,浩浩阴阳,谁在明白里?还不都是在不明白里,渐渐地、忽然地明白起来。就算尧舜也不能从娘胎里下来就决定去做千古贤君,秦始皇也不会一出生就清楚自己要扫六合,无数的革命先烈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决心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的伟大是一旦明白了一个时代的大事,就去承担并做成这件大事。
世间的好,全在有一个好的糊涂,因为没有邪念的缘故。蔷薇也不在明白里,它的花是没有准备的,只开了个大概,开着开着忽然明白了这个季节,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季节里的位置。她是这个季节里的一朵花,是这个季节里的一页锦绣,虽不能嫣然百媚,但清洁单纯之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乐器的磬、缶、鼓、筑都是一音,连佛也以一音演说法。蔷薇就是日月山河中的一音,恒久地响在这个季节里,有着无尽的余地给世人穿行逗留,云日回照里,人人都是四月天里的花与叶。
【1】作者笔下的蔷薇有哪些特性?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品析语言。
(1)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2)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从修辞的角度)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面的句子。
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
【5】请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简要的分析。
12、题目:心有远方托梦飞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