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破折号的运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表示声音延长)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示转折)
C.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表示解释说明)
D.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表示解释说明)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激发了国人对科幻的热情,科学需要幻想,但更需要强聒不舍的钻研和学习。
B.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腰鼓的声音使人叹为观止。
C.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D.坐上行驶在雄伟的港珠澳大桥上的穿梭巴士,我望着窗外的沧海桑田,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优秀的散文作品能给人启示。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也要好好儿活;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启示我们不屈不挠地奋斗,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B.夸张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一-种方法。如《蒲柳人家》中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令人印象深刻。
C.经典作品常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景,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借醉翁亭的秀丽之景,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剧本的舞台说明,能体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如《天下第一楼》中“感觉不适”“强打精神”表现了卢孟实的事业心强;《枣儿》中老人“捏捏男孩的脸”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喜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 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 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 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5、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③,人民给④,官无事⑤,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⑦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在今山东境内。下文所说“阿”“鄄”“薛陵”均属齐国。②毁:诽谤。③辟:同“僻”,开垦,开辟。④给:富裕。⑤事:原意是“奉承”,这里是“贿赂”的意思。⑥贫馁:贫困挨饿。馁:饥饿。⑦耸:同“悚”,恐惧。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吾使人视即墨(____________)
(2)自子守阿,誉言日至(____________)
(3)莫敢饰诈,务尽其情(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3】本文将即墨大夫与阿大夫放在一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首诗的首联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19日讯,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次《意见》颁布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意见》中主要公布了以下具体措施: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材料二:
2017年游学出发地15强城市 2017年中国家庭最关注的游学产品要素
材料三:
重视全面发展游学
不再局限于枯坐课堂
去年暑期,梁小姐送8岁的儿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并发布朋友圈配文“像日本式教育、俄罗斯战斗民族靠拢!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比学习好更为重要!”并被很多家长点赞。
什么类型的游学产品最受家长青睐?以海外游学预定情况而言,全真插班、国际课堂、本土营地、名校探访、人文行走、户外挑战、慈善公益等最受家长欢迎。游学专家表示,除了课堂类的游学产品,现在海外一些名校在录取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综合素质,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成绩。也促使了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而在国内游学营地类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分别是户外挑战营、人文行走营、科学探索营、自然探究营、军事体验营、学科提升营等。让孩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在澳洲做野生动物保育员等产品都成为游学市场的新宠。
材料四:
游学市场:5%渗透率、客群规模超1000万 百万人海外游学
据估算,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在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渗透率有望达到10%以上,前景广阔。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但相比日本等国每年90%以上学生参加研学修学旅行,我国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市都在推动将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从某平台获得的2017年暑期及2018年寒假的预定情况看,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50%,人均团费29000元。而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以上,增长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
——《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
B. 《意见》规定研学旅行活动,小学应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
C. 从游学旅行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当前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D. 海外名校的录取倾向促使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
【2】阅读材料一,请概括《意见》中推进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具体措施
【3】阅读材料二、三,从中提取至少两条重要信息
【4】材料四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内容及理解,就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游学产品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1)子曰:“ ,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3)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赵师秀《约客》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江南黄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句子是: , 。
(5)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阅读散文《素颜如雪》,完成小题
素颜如雪
李娟
①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桅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获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呤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来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锋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归纳补充。
(1)第②段:写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
(2)第③④⑤段: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段:写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写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写唐诗宋词中意境的______________ 。
【3】怎样的文字才算是“好文字”?请从第④⑤段中加以归纳。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本文围绕“素颜如雪”例举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素颜”的赞美之情,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10、阅读《上海田子坊》,完成第下题
上海田子坊
①“上海新地标”田子坊建成开坊已逾十年。如今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都市坐标之一。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小里弄街坊”志成坊,到本世纪伊始的“国际文艺范”田子坊,这一华丽转身,不仅折射着时代的嬗变、商家的创意,更体现着文化的传承,彰显着海派风情的人文底蕴。
②成就田子坊文化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田子坊地处原来的法国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由于这一独有的地理位置使得田子坊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既有上层社会居住的花园住宅区,也有中产阶层居住的普通新式里弄住区,同时还有下层社会阶层人员和工人居住的拥挤的简陋里弄住区,以及建筑空间尺度较大的工厂生产区。建筑风格包容了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构风格,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等等。田子坊由此也成为上海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不仅如此,田子坊内还有大片的石库门建筑,而且还有上海少见的“面对面”石库门。
④更难能可贵的是,至今田子坊依然居住着一些原有居民,他们弄堂里的生活形态,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旧上海生活方式,为田子坊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⑤原来的居民将住宅租借给创意产业,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对内部进行装修,而红砖墙、黒木门、条石门框、天井、厢房等建筑外观没有改变。而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优势。这些厂房外观高大宽敞、布局疏密有致、红灰外色体现着独特的时代印迹,颇受具有先锋观念创意人士的青睐。内部则空间庞大,适宜改造以适合艺术家们的工作需求。而且,这些旧厂房租金低廉,适合那些对租金敏感的艺术家们。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展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尔冬强的工作室则具有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两台吊车不只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
⑥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整体模式不仅使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完好地保存,而且这一创举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到只有7年,使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如火如荼地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美好前景。
⑦如今的田子坊成了各种文化的聚宝盆。结合老弄堂、工厂和石库门衍生出老上海时的旗袍、丝巾、老日历等商品,彰显了浓郁的老上海风情;剪纸、刺绣、戏曲脸谱、雕刻等元素的应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回力鞋、老铅笔盒、搪瓷缸和毛主席像、红色标语等,则刮起一股复古的文化风潮;更有深受白领和学生青睐的音乐、咖啡、摄影、品茶等溢满小资风情的慢节奏西洋文化。
【1】第 ⑥加点词“旧瓶装新酒”在文中的含义是 。
【2】第 ⑥段主要采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3】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为创意产业提供的优势是:
(1)
(2)
(3)
【4】下列从文中提取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
A.田子坊是上海的新地标,原名“志成坊”。
B.田子坊是上海建筑类型最丰富的一个街区。
C.田子坊是创意文化产业,其特点是“融合”。
D.田子坊对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具有深远影响。
【5】假如以“田子坊的创意文化”为题,那么文中的哪些段落可略写?为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看,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窼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崖,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写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砸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1】请简要概括文章情节的主要内容。
【2】请分别简述“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个人的主要形象性格。
(1)聪明人:__________
(2)傻子:__________
(3)奴才:__________
【3】“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类似这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非常普遍,请再举出一例,说说作者的表达意图。
【4】“奴才”在中外文学形象中不少见。请结合你读过的课内外文学作品,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奴性”。
12、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现实生活中,成功、快乐、幸福、荣誉……这些美好的事物,常常因为我们没有抓住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请以“我与 擦肩而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