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但是害怕知州权利过大,还设置什么官职?
A. 宰相
B. 通判
C. 参政
D. 武将
2、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3、如果要研究中外交流史,应参考( )
A. 《大唐西域记》 B. 《齐民要术》 C. 《兰亭集序》 D. 《水经注》
4、“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 金灭辽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宋金和议
5、下列是李自成起义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建立大顺政权②攻占北京③陕西爆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④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6、唐朝时期管辖天山南北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D.驻藏大臣
7、宋朝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也使得城市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
A. 茶馆
B. 戏院
C. 瓦舍
D. 乐园
8、它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是( )
A.京剧
B.昆剧
C.元曲
D.徽调
9、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如图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10、比较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都是由于残酷的统治导致灭亡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影响后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宋朝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表明了此时全国重要的粮仓在
A.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B.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12、《清史稿》记载“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军机大臣年表》又记载“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关于军机处设置这件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意思是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加强集权 D.设于雍正年间
13、下图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②处代表的事件是:
A.建立隋朝 B.开凿大运河 C.建立宋朝 D.建立元朝
14、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5、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候创制的有( )
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诗歌反映了我国隋朝创立的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度 D. 分封制
17、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①西晋 ②唐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③⑤
18、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指的是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军队战斗力的变化
C. 经济状况的变化
D. 生活习惯的变化
19、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它贯通的水系有
A.松江黄河淮河长江澜沧江 B.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C.嫩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 D.海河辽河淮河闽江黑龙江
20、我国古代史书中所称的“身毒”、“天竺”指的是
A. 阿拉伯
B. 古印度
C. 波斯
D. 古罗马帝国
21、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________。
23、清代的_________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这部小说初名《________》。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 _________》,在乾隆晚期时排版面世。
24、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5、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6、元朝末期爆发农民起义 ______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于1368年建立明朝。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1644年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27、识图题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B. C.
28、唐朝的________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____成为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29、“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30、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唐朝时期开创开元盛世统治局面的是________。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她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她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3、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