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用一个“异”字统领,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奇异辽阔壮美。
B.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悠悠的羌笛声和遍地的白霜表现了边塞的寒冷和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征人们思乡忧国的惆怅情怀。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没有建立军功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D. 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阙写思乡之情,情景交融,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唐代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C.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柳宗元、欧阳修,两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无数稀世珍宝,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希腊的额尔金大理石、中国的唐宋书
画……。 , 。 , 。 。他们离开了那些在中国看不
到的青铜器、瓷器和敦煌壁画,刚放下心中块垒,此刻在心中空出来的那地方正好能放下许多的同情。
①希腊孩子的心也被夹痛了
②也在历史课上听说过本国遍地的珍贵文物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去的故事
③在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前,一个希腊孩子静静地站在那里
④想必他上中学的时候,也像中国孩子一样
⑤从中国馆出来的中国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绕过希腊孩子身后,不打扰他的沉思
⑥像一扇沉重的门夹痛了娇嫩的脚一样,不仅中国孩子的心被夹痛了
A. ④③②⑥①⑤ B. ③②⑥①④⑤ C. ③④②⑥①⑤ D. ⑤③④②⑥①
5、【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蹴尔而与之( )
(3)今谓人曰( ) (4)冠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与之乘 长恨久之
B.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辍耕之垄上 马之千里者
D. 断子之手足 投诸渤海之尾
【3】句子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小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抒写豪情壮志 B. 描绘山水美景 C. 叙写离情别意 D. 表达怀人感伤
【2】下列关于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
B. 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
C.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D.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7、综合性学习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1)任务一:为了确保人象安全,请你拟一条标语,用于悬挂在关键路口,劝返前往高风险区的人员。
(2)任务二:野象群进入莲花村田地觅食,村里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请你以村委会名义向村民解释并安抚好村民。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3)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4)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5)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9、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何谓“文人画”?近人陈师曾如是说:“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面考究艺术上的工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这作画的人必定是文人无疑了”。但如果创作这幅画的人不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介武夫或别的什么人,那这幅画到底还算不算文人画?或一个文人,创作了一幅不具有文人趣味、而是具有工匠性质甚至更差的一幅画,那这幅画还算不算文人画?一般说来,一个具有文人身份的人,大多数时候是会在笔墨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文人意趣。另一方面,某些具有文人身份的人,但其一出笔便无文人趣味,而是画工死板,意境低俗,最多只能归属到工匠画一类。
画中具有了文人的趣味,但笔墨技巧是不是就不讲究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正的文人画,首先必须是“画”——必定是在笔墨技巧方面达到相应水准,有的甚至并不输于专业画家的艺术造诣,只有在此基础上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称得上是“文人画”。我们在讨论文人画的时候,既不必拘泥于画者的身份,也不能因强调文人趣味而忽视一定的笔墨技巧。二者的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才可谈得上真正的文人画。
真正的文人画,不需要贴标签,也无须标榜,更不必刻意追求。苏东坡、倪云林、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文人画,他们也不需要形成一个团体。但毋庸置疑,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代大家,他们的画是真正的文人画。事实上,文人画是文人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是荒江野老屋中向心培善的个人行为,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花架子,更不需要建立阵营、派别,文人画的作者都是自出机杼。
不可否认,当下所谓的“新文人画”,具备部分传统文人画的表征。比如他们构图大胆,追求新奇怪诞,不求形似,也不求笔墨,无拘无束,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前卫精神,与时下画坛一味追求装饰性与制作性的时风流韵大异其趣,但这些局部的相似点并不能与文人画相提并论。反而,值得警醒的是,他们混淆了传统文人画的概念,或者说片面理解文人画中“超逸”、不流于时俗的特点,容易让圈外人不明就里。其实,真正的文人画,强调的是作画者个人的内在修为,是内外兼修的结果。作画者只是以笔墨为余兴,借书画以娱情,修身养性,不求形似却神韵自足。
近百年来,很多学者也画画。是不是他们的画,都可统称为“文人画”?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话题。“文人画”和“学者画”究竟是两个互为交叉的门类,不可一概而论。“学者画”中有一部分可称得上“文人画”,但并非都可归结于“文人画”中。同时,文人画家群体中又有一部分本身是学者,一出笔便具文人之笔情墨趣。所以,这就需要从绘画本体去解读,而非仅关注于创作者本身。清代书画鉴藏家查礼曾说过:“文人作画,虽非专家,而一种高雅超逸之韵露于纸上者,书之气味也”,以此来检测“文人画”和“学者画”,应该是比较确切的。
(朱万章/文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人画”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画是指由作画者创作的,有文人趣味,在绘画技巧上达到相应水准,具有可以与专业画家艺术造诣相媲美的作品。
B. 文人画是作画者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体现了画者长期的文化积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绘画作品。
C. 文人画是具有文人身份的画者创作出的以“逸”为宗旨,含有文人的趣味的作品。
D. 文人画是作画者借书画以娱情,不流于时俗的,能体现出作画者内在修为的艺术作品。
【2】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画不仅注重画中的文人趣味,文人思想,也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更注重画作的笔墨技巧。
B. 谈文人画是就画论画,与作画者的身份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因为作画者是一个文人,就判定他的画就是文人画。
C. 笔墨技巧是创作文人画的基础,文人趣味与笔墨技巧是构成文人画的两大要素,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D. 文人画的作者都是自出机杼,如苏轼等,他们不需要建立阵营、派别,不需要贴标签标榜自己,但他们都是大家。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的新文人画的作者,追求新奇怪诞,无拘无束,这种追求自由表达意趣与传统文人画的表征有部分相合之处。
B. 新文人画的作者不求笔墨技巧,与传统文人画相反,这是因为他们片面理解文人画中“超逸”、不流于时俗的特点。
C. “文人画”和“学者画”是两个互为交叉但又不同的门类,不是所有的“学者画”都可以视作“文人画”。
D. 如果某幅画的作者自身是学者,所画之作有一种高雅超逸的气韵流露于笔墨之间,能使观画者产生无穷的感想,那基本可以说这幅画是“文人画”。
10、 苦难的力量
①《 》由法国著名作家 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作者称他们为“英雄”,作品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英雄”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昂扬的生命之歌。读完这本书,我为三位名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② 。他在青年时期就耳聋了,这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吗?谁又能想象他遭受了这种残酷的身心折磨后的痛苦心情?上天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他,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在人们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与苦难抗争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③ 。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有伟大的梦想,但是那些王公贵族总是百般阻挠,而他似乎也没有经济基础。他凭借毅力完成了几部旷世之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为西斯廷教堂画天顶画的同时,疾病正在折磨他的身体。在他完成定画的时候,身体也因此垮了。再加上精神上的重负,他再也无法站起。也许上天嫉妒他的才能,死神降临了。病痛蚕食着他的身体。1564 年,这位伟人的灵魂移开了肉体。可是谁又知道,在他临死的前一天,他还在为《耶稣死难像》而工作,让人不禁敬佩他的敬业精神。
④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阶级决裂,但他又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
⑤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是贝多芬的“用痛苦换来欢乐”,米开朗琪罗的“愈受愈苦我喜欢”, 是托尔斯秦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都是历经苦难的。在我们悲伤、失望、怀疑自己的时候,重读这本书会使我们掩起悲伤,忘记苦难,洗掉疲意,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
【1】请在第①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请同学们把下列三句话还原到文中正确的位置。
A.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B.贝多芬是不幸的 C.米开朗琪罗是孤独的
【3】在文章第⑤段中说到“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请你再列举一个名人事例来证明此观点。
【4】请在文章第⑤段的横线处填上一组关联词,使文章语义通顺。
【5】积累链接: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后,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请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诗。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通常认为狮子、老虎、鲨鱼这些食物链顶端生物没有天敌,实际上它们都斗不过人类。而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 )实际上我们也是猎物而已,( )蚊子确实以我们为食。
②公元2015年,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与恐慌。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在人群中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2015年感染者多达150万人,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
③伊蚊是蚊子族裔中有名的狠角色,其代表明星是埃及伊蚊。伊蚊喜欢白天猎食,地点通常在城市,主要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和淋巴丝虫病等疾病。
④以登革热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登革热患者数目一直在显著上升,每年有5000万至5.28亿人感染,大约25000人死亡。登革热的流行区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25-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当然,你不要以为伊蚊传播的其他疾病就是小角色,比如你去查一下黄热病,就会发现历史上感染几十万几百万人并导致数万人死亡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伊蚊是货真价实的“职业杀手”。
⑤另一个狠角色是按蚊,代表明星则是斯氏按蚊。按蚊喜欢夜晚出没,地点通常在郊区,传播的是大名鼎鼎的疟疾。疟疾病例每年达3-5千万,流行区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南部,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3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2015年为例,共有9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疟疾,报道的感染数量超过2140万,导致43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WHO在2016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毫不夸张地说,按蚊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⑥既然蚊子与人类有如此大的血海深仇,为什么不彻底把它干掉?当然,对付蚊子不是没有办法,我们祖先最早不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武器——手掌嘛。不过,副作用是有点疼并且效率不高。当然人们也试过蚊香、引诱器和杀虫剂,但似乎都治标不治本。
⑦难道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吗?当然有,比如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研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蚊子的后代失去生存能力,最终达到种群“自毁”的目的。这种方法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但“转基因”可能带来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转基蚊是否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构成,是否会对人类的繁衍生息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人们对于无法预知的未来总是充满忧虑……
【1】为第①段括号处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
A.那么 然而
B.所以 但是
C.然而 因为
D.不但 而且
【2】第②段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作用是
【3】文章将伊蚊和按蚊做了以下几方面比较: 、 、主要传播的疾病,以及疾病的流行区域、 。
【4】下面句子放在文章第( )段和( )段之间最合适,理由是 每年因伊蚊、按蚊叮咬致死的人数约有七十多万。
【5】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将蚊子拍死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灭蚊方法
B.蚊香、诱捕器、杀虫剂等对灭蚊子毫无效果
C.转基因蚊虽然能有效灭蚊但可能会带来不可知的灾难
D.作者认为用转基因技术灭蚊是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12、请以“印象沂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感悟生活,抒写心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