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杭州一开业就引起轰动,无数市民争相进店体验,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B.3月12日这一天,团委组织共青团员们开展了郊外植树活动,为绵绵昆箭山填上一抔黄土,给港城再添一片绿色。
C.谈论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霍金一生仰望星空,也点亮了人类的星空。他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世界物理学界黯然失色。
2、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3、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讪笑shàn 冗杂rǒnɡ 朔气shuò 揠苗助长yà
B.朴刀pō 嗔视chēn 戏谑xuè 风雪载途zài
C.陨落yùn 庖官páo 遒劲qiú 戛然而止jiá
D.栈桥zhàn 猝然cù 狩猎 shòu 吹毛求疵cī
5、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⑥矣,有何可哭?
(选自《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2)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3)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4)增城楼为岳阳楼(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故 楼 之 观 得 水 而 壮 得 山 而 妍 也。
【4】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6、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见赠”的意思是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B. 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旧友和遭贬23年之后人世沧桑之感。
C. 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
材料三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
(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______)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______”。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今日听君歌一曲,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④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⑥ ,长河落日圆。 (王维《 》
⑦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⑧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
④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和泥。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的大小要补偿。输者就补对方一块泥,就像战败国割让土地,直到把手中的泥土输光,俯首称臣。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空空新教室,来回燕穿梭。
⑤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里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压。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
⑥没有了,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只能到梦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去了旧事,添了新愁。这种感觉如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1】根据文中2-5段内容,请仿照下面画线的短语,完成填空(每空5个字)
何处是乡愁?乡愁在空空的旧窑里,① ;乡愁在门外的槐树下,② ;乡愁在消失的土堆旁,③ ;乡愁在圆形的场地间,凄凉忆打场。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5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
【3】如果把第3段画线句子换成“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槐树。”好不好,为什么?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1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说“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小题。
漠视也是一种关怀
(1)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双耳涨红,眼中打着泪花,青筋暴起,从教室的正门,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
(2)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是在睁着眼睛打瞌睡。因为,最后一排的学生,不是问题学生,就是终年无法突破倒数的防线。这么一群被众人忽视的可怜儿,似乎常年都看不到阳光。我们从不曾想过努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无用功的挣扎。
(3)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后排同学无不瞠目结舌。这个右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小个子,原本以为他的刻苦一定可以帮我们这群可怜儿出气,冲上排名前十。谁知,他比我们更恶劣,竟然稳坐了倒数第一。他耷拉着脑袋,一语不发地坐在那儿,直至下课铃响了,他还是不曾离开。
(4)没过多久,他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上课传纸条,说话,睡觉,无精打采;下课打闹,拉帮结伙,生龙活虎。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忘记他是瘸子。所有游戏里边,只要是沾有跑步的,我们一律不让他参加。我们知道,那样不仅会让我们大失兴致,还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于是,整整一年的中学时光,他都不曾与我们一同嬉戏打闹过。
(5)开学,班主任强行实施一项极为民主的政策——班委竞选。我们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段可以安睡的甜美时光,殊不知,他竟然厉声宣布,每个同学都必须上台参加竞选!顿时,后排男生一阵哀叹。
(6)想想,终日无所事事的我们,说闲话笑话还可以,要我们说演讲词,参加竞选,怎么可能?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出丑吗?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说两句。于是,原本死气沉沉的后排男生,忽然热血澎湃地准备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7)轮到我的时候,我在台上结巴了半天,硬是没说出一句话来。最后走下讲台的时候,班上同学忽然大声来了一句:“你到底要竞选什么职务?”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只好随口说了一句:“劳动委员!”然后,狼狈地在一片欢笑声中下场。
(8)他还未走上讲台,班上的同学就已经笑倒了大片。他手中拽个纸条,衣衫陈旧,像个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阵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声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缓缓地念出自己的演讲词:“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健全的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地奔跑……”
(9)没有一个人再笑他。他的眼里盈着热泪,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门。我记得那天,他歪斜着肩膀,站在讲台,博得了一片欢呼与喝彩。
(10)他想,自己是不可能当上体育委员的,毕竟,自己形如这般,如何带领大家积极锻炼?可让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仅让他做了体育委员,还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科代表。
⑾“老师,你不觉得我有问题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两个职位。”他有些沮丧地说。
⑿“我没有看到你有什么问题啊!难道,你觉得自己有问题?”班主任一脸疑惑。
⒀他艰难地伸出自己的一只脚:“老师,我是个残疾……”话未说完,悲咽的哭声便冲破了后来的谈话。
⒁“哦,原来是这样。可你那天的演说实在太精彩了,致使我没注意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
⒂他以为,自己的老师一定会先热语寒暄地安慰他,而后,再将先前的成命收回。岂知,老师竟是以这样一种漠然态度,回绝他的辞请。
⒃后来,他成了班上最得民心的学生干部。他的开朗、豁达、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包括所有的后排男生。但关于他和班主任的那段简要谈话,我们却是毕业后才知道的。
⒄那一次短暂而冷漠的谈话,终于让他重新正视自己,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继续这段本是不幸的人生。但谁能说,这故作漠视的冷淡中,就没有人性的光辉和对弱者的无上情怀?
【1】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①他进教室受到同学们嘲笑→②他刻苦奋进没有收获,受到打击放弃努力→③ →④ 。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沮丧:
(2)漠然:
【3】请具体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全文分析“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画线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洞察世情的金庸
郑培凯
①一提到金庸,那些想象世界的人物就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光明磊落的郭靖、风流洒脱的令孤冲、义薄云天的萧峰、阴狠毒辣的欧阳锋……金庸的小说,提供了观察现世情态的一面镜子,令人读来,像是阅尽了千古众生相。
②与金庸的本尊查良镛先生相识,是我来了香港之后。最初的印象是他寡言慎行,与我长期印象中笔锋犀利的大侠迥然不同。来往渐多,开怀畅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有点口拙,不像他小说对白那么词锋犀利。他不善于公开演讲,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这与他撰写报纸社论,评论天下大事,针砭时政的深刻与聪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饶宗颐先生米寿之时,创价学会为他举办了“学艺双携”书画大展,特别邀请了查先生做开幕致辞。查先生个头不大,上台时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带着亲切的微笑,风度倒是儒雅。他一开口就说:“饶宗颐先生是我在香港最佩服的人。”说完之后,顿了一下,好像想起这句话使用了最高级的形容词,把饶先生捧成了香港至尊,有点不妥,接着补了一句:“我是说,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又顿了一下,大概觉得补充得也不妥,似乎贬低了饶公在他心目中的真正地位,再追加了一段说明:“香港有很多人,我都佩服。在不同领域都有了不起的人,都是我最佩服的。饶先生是在学术文化艺术领域,让我最佩服的人。”满场的来宾,都屏息听着查先生站在台上不断自我修正,显得十分尴尬。
③查先生拙于口头言辞,却是个思想锋利的人。他聪明绝顶,时常冒出一句你做梦也想不到的妙语,让人感到他不但学养过人,而且充满了非凡的想象谐趣。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位穿着时髦的女士,从台湾买了件鲜绿色的对襟棉袄,穿在身上,的确靓丽出众。她摆了几个美妙的pose,轻盈地转过身来,查先生突然莞尔一笑,说“后面可以加个‘勇’字”,使我几乎喷出饭来。不禁让我想到古代也有些才华盖世的文学家,善于著书,却拙于口辩。《史记》记载韩非:“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司马迁描写司马相如,则是“口吃而善著书”;《汉书》说扬雄,是“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这些不世出的古人,应该与查先生都属“妙手著文章”的文人,与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大异其趣。认识了查先生之后,才了解,有的人真是天生的大巧若拙。
④我与查先生有同好,就是喜爱昆曲,也不只是爱好昆曲的高雅,更喜欢那种慢条斯理的悠游与闲适。每次邀约,他一定高高兴兴应约前来,而且经常是早到一个小时,安安静静,像小学生等着上课钟声一样,丝毫不嫌等待时间的漫长。有次问他为什么那么早就赶来?他回答说,塞车误戏,岂不失算?后来我问他,怎么喜欢上昆曲的?他说,小时候在海宁,家里上上下下都喜欢听戏,一家大小,到了晚上休闲,都唱昆曲,就像现代人在家里唱卡拉 OK那样,从小习惯了,就会牵动乡情,让他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⑤查先生虽然退休,时间比较容易自由支配,但还是有偶尔无法前来看戏的时候。有一次我又邀他观赏昆曲,他犹犹豫像地告诉我,这次来不了,但要先请我吃饭,可否先给他一张戏单,让他过个干瘾。我便拿出素雅的笺纸,用工整的小楷抄了三天的剧目,还抄了饰演者名字,整整齐齐写了两三张纸,写得像从前的戏单那样。吃饭时我交给查先生,他仔细看了一遍,笑了笑,小心翼翼折成四折,放进上衣口袋里,说这次只好自己想象演出的情景了。
⑥查先生看戏的时候,十分安静,偶尔也会莞尔一笑。大多数时间,他都静静地欣赏,或许是心境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看戏也如同观察世情,人世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喜怒哀乐,都在唱做之中,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1】作者认为金庸是一个“洞察世情”的人,依据何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二段查先生致辞这件事。
【3】文中两处写到查先生“莞尔一笑”,各有什么用意?
【4】称呼的变化体现情感的不同,请揣摩作者在文中对主人公的称呼由“金庸”变为“查先生”所体现的不同情感。
12、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日月交替,四季轮换,在你成长的历程中,大自然也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
请你以“大自然的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大作文写作注意事项: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作文;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书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