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全国各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美食的介绍,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和变化着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看中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有关主食的故事,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 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 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2、图幅大小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湖南地图 D. 永州地图
3、“中国有13亿人,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句话表述了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那就是()
A. 中国人口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B. 人口众多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C. 中国人口还应该大力增长 D. 中国人口过多,所以不可能发展好经济
4、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
A. 山东、济宁 B. 山东、重庆
C. 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 D. 香港、济南
5、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大部分靠近( )
A. 原料产地 B. 能源基地 C. 劳动力市场 D. 消费市场
6、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是 ( )
A. 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B. 最大的工业城市
C. 人口最多的城市 D. 世界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
7、台湾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树种是( )
A.樟树 B.椰子树 C.茶树 D.椰子树
8、读图,图示的景观出现在(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入海口
9、东北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我国著名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0、为加快新疆发展,中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下列工厂布局在喀什较合理的是( )
A. 海产品加工厂 B. 天然橡胶加工厂
C. 棉纺织工厂 D. 甘蔗加工厂
1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下列欧洲西部旅游资源和所在国家搭配正确的是( )
A.埃菲尔铁塔——荷兰 B.风车——波兰
C.罗马古斗兽场——芬兰 D.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12、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 B. 气流少 C. 太阳辐射强 D. 降水少
13、西气东输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有利于( )。
①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利用我国东西部经济、资源互补的优势,将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老杨是上海某单位科研人员,他一有时间就到周边市县的厂家做技术指导。这说明
①上海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妨碍周边地区的技术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素有“冰雪高原”、 “白色荒漠”、“风库”之称的( )
A.青藏高原 B.北冰洋 C.南极洲 D.撒哈拉沙漠
16、有关香港的正确叙述是( )
A. 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B. 香港是我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C. 香港的旅游业和博彩业发达 D. 香港包括九龙和香港岛两部分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藏族的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B.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的气候潮湿很有关系
C.傣族的住宅多为竹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当地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D.一月份,我国长春与海口的居民服饰特点区别不大
18、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 )
A. 天山的冰雪融水 B. 黄河水 C. 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D. 大气降水
19、白嘉轩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了七房太太…选自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故事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关中可谓沃野千里、一马平川,而关中以北的黄土高原又是另一番景象,那么黄土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臭氧空洞
C. 水土流失 D. 冰川融化
20、下列工业城市,均位于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是( )
A.广州、深圳、珠海 B.北京、天津、唐山
C.上海、杭州、南京 D.鞍山、大连、沈阳
21、台湾岛最高峰为 ,最长的河流为 ;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型的经济。
22、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A. 亚马孙河水源 B. 热带草原 C. 野生动物 D. 热带雨林
23、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中,位于北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 和________为主,东部________ 以________ 、________ 景观为主; 西部________ 中有大面积________ 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________。
25、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多,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26、中国以世界上________% 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________% 的人口,这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
2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写出来
A__________地区,B__________地区,C__________地区,D__________地区。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限的主导作用的因素为下列三种,请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空白处。
①地形因素 ②气候因素 ③降水的影响
B地区与C地区划分界限为I,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
C地区与D地区划分界限为II,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A地区与B地区划分界限为III,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3)区域C和区域D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山脉)—_______(河流)一线。
(4)我们的家乡四川遂宁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填字母)。
28、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
29、中东地区在亚洲的_________部和非洲的_________部。
30、台湾岛上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种,南部应是_______气候。
31、非洲索马里附近多年来海盗猖獗,过往商船深受其害.自2000年起,我国海军分批护航编队,每年从某军港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前一批编队以继续在该区域的护航任务.读图回答问题。
(1)索马里位于非洲的东部,该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是 (人种)的故乡.
(2)图中① 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是中东石油外运的一条重要海上通道,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3)我国护航编队从某军港起航,首先经过我国的南海,后穿越② 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最终到达③ 洋.
(4)图中④表示中国的 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5)图中⑤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 沿岸和 沿岸地带.
32、换个角度观察世界。下图为世界竖版地图及上海、开普敦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
(2)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比较上海与开普敦的气候差异。
城市 比较内容 | 上海 | 开普敦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a___ |
高温期 | b___季 | 夏季 |
多雨期 | 夏季 | c___季 |
(3)乙地所在国家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该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填快、慢)____。
33、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下图为“俄罗斯地形略图”与俄罗斯铁路及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俄罗斯的地势特征是______.
(2)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和经济主要集中在______平原.
(3)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在俄罗斯亚洲部分三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却几乎没有农田,原因是:___________
(4)A 是俄罗斯的首都______;B 是位于北冰洋沿岸的______,受_______的影响终年不冻。
(5)俄罗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在欧洲部分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6)俄罗斯的工业主要以________为主,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
34、阅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铁路线A名称 ,工业以 为主 ,但目前的发展较滞后,因为 、 (写出两条)
(2)过去华北地区人们闯关东就是进入本地区,必经的关隘是( )
A.玉门关 B.居庸关 C.山海关 D.嘉峪关
35、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回答各题。
(1)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以_____业为主,原因是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属于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
(2)我国东部种植业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界线以南的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3)确定界线①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B.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C.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
D.青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6)影响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C.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