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郴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一首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诗中此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余杭、涿郡 B. 洛阳、江都 C. 洛阳、涿郡 D. 长安、余杭

    2从诗中可知皮日休肯定了此河的作用,认为它( )

    A. 发挥了灌溉作用 B. 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

    C. 成为南北效能枢纽,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游玩

  • 2、下列有关辽、宋和西夏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

    A. 澶渊之盟后,辽、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B. 宋和西夏战争结束后,西夏向宋称臣

    C. 遭渊之盟时,当时的宋朝皇帝是宋太祖

    D. 宋朝在和辽、西夏战争结束后,给这两个国家送了“岁币”

  • 3、明代文学家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这种情况是由于宋代

    A.重文轻武 B.统一货币 C.开设武举 D.统一文字

  • 4、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玄武门之变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 5、关于清前期的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出现了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水陆交通发达促进商业发展

    D. 晋商与徽商都在这时期走向衰亡

  • 6、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哪一地区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

    A.海南岛 B.库页岛 C.舟山群岛 D.山东半岛

  • 7、唐朝时,其首领没有接受过唐太宗册封的少数民族是

    A. 突厥 B. 回纥 C. 粟末靺鞨 D. 南诏

  • 8、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国家大一统。这次统一的时间是在

    A.280年

    B.581年

    C.589年

    D.618年

  • 9、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利用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C. 任用房玄龄、魏征等人担任要职,提高行政效能

    D.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

  • 10、《红楼梦》面世后,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文学巨著《红楼梦》(  

    A.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冲突

    B.以宋代农民起义为题材,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C.出现在明中期,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11、元朝时期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

    A. 行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 12、“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南越海元东南所致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这则史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①元朝兴起于蒙古高原②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超过了汉、唐

    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④元朝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西域实施管辖的朝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一帮英雄豪杰被逼上梁山的文学形象出现于下列哪部名著中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 14、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力的象征;是世界奇迹之一。明代万里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

  • 15、宋元时期有许多科技发明和技术革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1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②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①

    B.②

    C.③

    D.④

  • 17、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皇帝励精图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如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 1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最后到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 19、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 20、19世纪末,考古学家在印度比哈尔邦发现了佛教遗址,出土许多精关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中国唐朝的一本书核对,证明这是那烂陀寺旧址,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西游记》

    B.《齐民要术》

    C.《史记》

    D.《大唐西域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请你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 22、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23、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

  • 24、写出与下列史实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

    (2)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主编﹣﹣________

    (3)建立蒙古政权被称为“成吉思汗”的蒙古英雄﹣﹣________

    (4)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

     

  • 25、元朝为了有效管辖和统治地方实行________

  • 26、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1)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27、唐朝的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

  • 2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

  • 29、填空题:唐朝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   ,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 30、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请写出建立下列王朝的民族。

    (1)辽:________

    (2)西夏:________

    (3)元朝: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