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哪一个“福”字属于楷书( )
A.
B.
C.
D.
2、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羞怯(qiè) 缥缈(miǎo) 气概(gài) 杞人忧天(qǐ)
B. 伫立(zhù) 怂恿(sǒng) 狭隘(yì) 随声附和(hè)
C. 战粟(lì) 热忱(chén) 畅销(xiāo) 参差不齐(cī)
D. 安详(xiáng) 奥秘(mì) 决别(jué) 刨根问底(páo)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慈善家、教育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D.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B. 9月20日傍晚,云南省大理市惊现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吸引多人驻足围观拍摄。
C. 他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攻战,盟军一浪浪的攻势余波未尽,德军又如飓风般狂卷而至。
D. 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考前他特地到文具商店购买了三角板、直尺和一些文具。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6、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补全下面对联中横线上的字( )
岁月如歌,莫让韶华付流水;
青春似火,宜_____壮志凌九霄
A.将
B.为
C.用
D.比
7、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文山州人口超过350万人左右。(“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B.天灾无情人有情,被大雨冰雹袭击后的文山城,涌现出感人的许多事迹。(“涌现”与“事迹”搭配不当)
C.通过爱国卫生运动,使全国人民认识到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通过”和“使”连用,导致缺少主语)
D.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电瓶车起火事件警示我们:切忌不要把电瓶车推进电梯。(“切忌”与“不要”连用。否定不当)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 (2)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如果你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话?请说明理由。
9、按要求填空。
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咏雪》)
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次北固山下》中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并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
⑤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请完整默写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冰雕
①在部队当兵的小儿子又快半年没有消息了。这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片白雪皑皑的山坡,她的小儿子和战友们在山坡上睡着了,怎么也喊不醒。山上山下一片冰雪的世界,而他们所躺的这一片山坡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个白雪皑皑的山坡在地图上被标定为1071.1高地,位于朝鲜半岛长津湖地区的最南端。
②这一天正是农历大雪。受到重创的美陆战1师终于等到了南撤命令,1071.1高地成为陆战1师南撤的最后一道屏障。
③志愿军只能向1071.1高地派出了一个营的阻击部队,而这个营留给教导员欧阳云逸的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十号人。命令下来后,欧阳云逸立即带领队伍向目标高地穿插前进。
④寒风吹拂着大地上的积雪,道路上雪深及膝、崎岖难行,走起来非常费劲。军、师首长的命令非常明确,尽全力以最快速度抢占目标高地,绝不放美国人逃过去。此时食物极度匮乏,饿了的时候,战士们就从怀里掏出几个土豆。这些土豆都是煮熟了的,可在眼下早已冻成了冰疙瘩。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不多的食物也已全部吃光。暮霭渐起的时候,欧阳云逸带领部队占领了阵地。
⑤刀削斧砍般的寒风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⑥“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士们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⑦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坚持……同志们,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⑧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他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张大了鼻孔和嘴巴,贪婪地呼吸着……
⑨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这种安静过于反常,让美军将军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当史密斯的部队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⑩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百十号人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⑪史密斯也被这一幕景象震撼了。这就是一直与他们鏖战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如此非同寻常的意志力?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母亲的梦境,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氛围,表现了对儿子的思念。
B.文章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1071.1高地积雪、冰冻、严寒、冷寂的景象,恶劣的自然环境渲染出严酷的战场氛围。
C.第⑥段的省略号表现了饥寒交迫下主人公的身体状况和寒风肆虐的程度。
D.史密斯将军的军礼,表现了他因自责而内心不能平静,更表达了他对志愿军的敬佩。
【2】第⑩段对志愿军战士成为冰雕进行了刻画,其用意何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玩泥
宋灵慧
①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②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
③玩泥,有文玩和武玩。
④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
⑤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①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
⑥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②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
⑦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
⑧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
⑨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③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旮旯④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
⑩打啪儿,也叫摔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
⑪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
⑫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
⑬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
(有删改)
【注】①[尥(liào)]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②[奓(zhà)] 张开。③[忒(tuī)] 太。④[旮旯(gā lá)]指角落。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联起来。
B.第⑥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第⑦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
D.第⑨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
【2】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全身抹泥 ②滑到水里 ③撩水润湿坑沿儿 ④坐在坑沿儿上
→ → →
【3】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
(2)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从加点词的角度)
【4】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要概括。
【5】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2、请以“那天,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 然后作文。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4)、字数不得低于500字,字迹工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