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家乡历史,培养家国情怀。回答下面小题
【1】下图是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的照片,它属于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2】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天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
A.1980年
B.1984年
C.1990年
D.1992年
2、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
A.洪秀全
B.关天培
C.张之洞
D.张謇
3、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
A. 从《申报》上了解一些社会新闻
B. 参加科举考试
C. 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D. 看影片《定军山》
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D.中国国内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5、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的报人徐铸成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由此可见《申报》
A. 是当时国内创办的唯一报纸
B. 是民国政府创办的官方报纸
C. 刊发的内容主要是商业广告
D.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6、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八一三事变
7、革命家吴玉章曾赋诗一首(下图),诗中赞颂的是
少年壮志扫胡尘, 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 英雄四起挽沉沦。 …… ——吴玉章 |
A.章炳麟
B.陈天华
C.邹容
D.黄兴
8、民国时期,社交礼仪上用握手、鞠躬逐渐取代了跪拜礼,称呼用“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民俗风情特色 B.自由平等风尚 C.婚姻自主意识 D.崇洋逐新趋向
9、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10、1937年9月21日,毛泽东电示部队,称“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种“拿手好戏”是( )
A.游击战
B.地道战
C.阵地战
D.反击战
1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喊出的口号。其中“国贼”不包括
A.曹汝霖
B.章宗祥
C.陆宗舆
D.袁世凯
12、与口号“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3、1986年,邓小平将一张蓝色印钞纸当作礼物赠送给来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范尔森。在印钞纸正面印着“创制年份:1984年11月”。这个故事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B.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行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14、某年9月,日军分多路进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材料中的这一年是( )
A.1840年
B.1856年
C.1860年
D.1894年
15、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鲁迅—《黄河大合唱》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6、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命令:“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从而打响了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18、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1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1956年召开的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 反袁力量强大
B. 卖国和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 袁世凯力量弱小
D. 三民主义指导
21、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__________、_________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________ 、___________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22、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3、“进出农田不计程,此身只为米粮生。呕心沥血研新种,稻量翻番世界惊!”这篇悼词悼念的的应是( )
24、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25、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________”;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6、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地区)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总司令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27、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28、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后签订的条约是________。1901年,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内容是_________。
29、三大改造是对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改造成为__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年份
(1)公车上书开始于——
(2)中国同盟会建立于——
(3)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于——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5)黄埔军校创办于——
31、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新中国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2)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中国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的伟大意义?
(3)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新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胜利使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5)通过以上探究,有什么认识?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3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称为什么?
(2)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2月22日)
材料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示意图
(1)结合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
材料3:民国元年,四川广安州立中学课程设置(摘录)
(2)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与中国古代(汉至清)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差别。
材料4:孙中山明令废除清朝实行的叩首、相缉、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以新式名词代替;过去常用的大人、老爷之称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间称呼官员学习西洋或东洋,为先生或君。
材料5: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3)材料4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材料4、5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