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浙江嘉兴2025届初一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两个一百年

    B.四个全面

    C.新发展理念

    D.四项基本原则

  • 2、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

    B.

    C.

    D.

  • 3、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完成(     

    A.南京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 4、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这里的“新”是指(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C.开始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D.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5、“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尚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解决材料问题而兴办的近代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汉阳铁厂

    D. 京师同文馆

  • 6、孙中山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没有建立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了

  •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

    A. 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义务教育法》

     

  • 8、《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 9、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 10、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 11、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两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北伐西征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 1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1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时务报》,赵六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撒谎,他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 15、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什么外交方针?

    A.互不侵犯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16、口号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口号反映的史实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     

    A.经济建设要制定计划指标

    B.建设社会主义要艰苦奋斗

    C.要有敢想敢做的开拓精神

    D.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 17、“他们决定从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旧思想,提倡新文化新教育,……,开辟一条新的救国之路。一场新思想启蒙运动就发物了。”材料中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大旗指的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 18、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七七事变爆发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 19、《谢觉哉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送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后来,谢觉哉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他怕泄露的“大事”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武昌起义

  • 20、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通岸口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年,太平天国开始进行西征和北伐,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 22、1935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_____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____胜利结束。

  • 23、请写出与下列描述对应的会议、历史事件名称。

    (1)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是  

    (4)   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4、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25、创办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________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_______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湖北织布局等。

  • 26、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27、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并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

  • 28、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会议是——

  • 29、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 30、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戊戌六君子遇害,变法失败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1)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3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说“历史转折点”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 33、根据所学,回答有关人民解放军战争系列的问题。

    (1)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口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贼”指的是什么人?

    (2)材料二中的“鞑虏”指的是什么人?

    (3)材料三中“国贼”又是指的什么人?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化探索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5)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反映出在近代化探索性质方面又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