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下列可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证据有( )
①历史课本中对南京大屠杀的叙述
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于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③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张纯如出版的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④
2、《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某次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洪秀全
B.李自成
C.康有为
D.孙中山
4、19世纪中后期,中国持“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
5、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近代化探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戊戌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运动
D.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下列选项前后没有关联的是:( )
A.“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B.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
D.“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曲让我们最早知道了北京-祖国的首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名称是北平,使它获得了和平解放的功臣是( )
A. 李宗仁 B. 胡宗南 C. 傅作义 D. 周恩来
8、“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材料重点强调了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
A. 国共合作抗日 B. 坚持持久抗战
C. 日本战略失误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9、“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有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三年自然灾害
C. 苏联背信弃义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11、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北伐的胜利 B. 东北易帜 C. 西安事变 D. 皇姑屯事件
1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的“先行者”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毛泽东
13、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果戈里 B.列夫托尔斯泰 C.契可夫 D.都德
14、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鱼杆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C. 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6、下图所示为某同学自主学习的时间轴。据此推知,他探究的是( )
A.近代科技成就
B.近代教育发展
C.民族工业兴起
D.社会生活变化
17、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18、张学良、杨虎城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中说道:“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此次“运动”( )
A.有助于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成为时局扭转的关键
C.使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
D.推动和平民主的实现
19、“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诗歌要为现实而作。下列诗句中与太平天国史实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20、“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在政治上与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与上述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丕平献土
C.穆罕默德传教 D.拜占庭帝国灭亡
2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①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2、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道路;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____的道路。
2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4、1894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25、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
26、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______》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27、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错误: 改正:
28、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 。
29、____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年4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0、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1、某同学在学习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某一阶段历史后,总结了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结合这条线索回答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宪法保障”是指哪部法律文献?
(2)“制度建立”是指什么制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良好开端”与哪一事件相关?发生在哪一年?
(4)请你为以上探究的问题概括出一个主题。
32、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间。列举两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3、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举出两处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派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
(4)举一例说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和事迹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中国现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2)依据材料,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根据材料指出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