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 )
A.指挥北伐战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带领八路军抗日
2、据下表推知,1980年﹣2015年的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进出口)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381.4 | 1154.4 | 4722.9 | 39600 | |
引进外资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7.05 | 102.89 | 593.56 | 1262.7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
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红军和毛泽东到达陕北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虎门销烟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 ④③①②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5、贺龙对团长以上的军官说:“国民党已经叛变革命,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革命的旗帜,反对国民党,打倒蒋介石。”这句话最可能说于
A.北伐战争前
B.南昌起义前
C.秋收起义前
D.红军长征前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扭转中英贸易的逆差 B.进行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
C.打开中国市场 D.获得战争赔款,进行资本积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1925年4月8日,鲁迅致许广平的信中说:“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以下对信中历史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火与剑”指暴力革命
B. “别人”指日本帝国主义
C. “还是如此者”指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学校”指黄埔军校
8、晚清时期,“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之洞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袁世凯
9、直接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是
A.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大门
B.中国的禁烟运动
C.英国外贸入超地位不利
D.英国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贸易关系
10、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C.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D. 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
12、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同学们采用的有哪些(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沈阳机床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港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位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
A. 陈毅
B. 邓小平
C. 刘伯承
D. 彭德怀
14、学习第一单元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近代化的起步
C.侵略与抗争
D.王朝的振兴
15、下表是王戊笙主编的《太平天国运动史》目录,其中第三章“理想与实践”探讨的主题是( )
第一章 | 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 |
第二章 | 革的战争概况 |
第三章 | 理想与实践 |
第四章 | 革命的主领导人 |
第五章 | 清政府的对策 |
第六章 | 革命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西征
D.《天朝田亩制度》
16、下图所示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17、《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在沿海一带
C.在中国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战争片《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这样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
B.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日军侵略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国军”
19、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③②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21、不平等条约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凶残本性。
(1)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________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________贸易的合法化。
(3)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2、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__________,震动全国。
2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
24、填空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发生过很多重大的事件,请根据下列图片将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26、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19世纪末,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
(3)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全舰官兵烈国,他是: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______.
28、(1)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①________城创立,号召信仰唯一真神安拉。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②________》。
(3)1777年大陆军在③________战役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
(4)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④________》参加叛乱各州的黑人获得解放。
(5)达尔文英国著名生物学家,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⑤________》。
29、(1)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天津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汉口
B.《南京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福州
(2)据图指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31、会议是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过很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会议。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一、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
(2)图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政党成立??2021年是此政党成立多少周年?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图二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图三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2、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事道路,抛头颅撒热血。大家结合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例一到两名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例并阐述他们的革命精神。
3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请列举4个经济特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抓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