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东揭阳2025届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1)庄子,名    ,战国时期    家,      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墨子,名    ,春秋战国之际    家、    家,     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被集成一书,便是      

  • 2、看拼音写词语。

    桑娜点燃xī miè_______的马灯,看着xiōng yǒng péng pài_______的海浪拍击着海岸,yōu lǜ_______地想:“丈夫,怎么还没回来?”好一会儿,丈夫拖着shī lín lín_______的渔网回来了,zhòu_______着眉头说:“ài_______,这鬼天气,又没打到鱼!”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粉( )玉砌  电闪雷(  )  舍(  )为人 神( )奕奕 

    忐(  )不安  )不顾身 )高气扬  情不自(  

  • 4、填空题

    1.鲁滨逊初次航海的时间是______。他从____出发,登上了开往伦敦的船。

    2.鲁滨逊初次航海,遭遇了两次______ 。但他没有回家,而是从陆路去_____

    3.鲁滨逊第二次航海,从船长朋友那里,学会了_____ ,学会了_________ 。这次航行,他成了_______,又成了________

    4.鲁滨逊第二次航海,船遭遇了______,成了海盗船长的________

    5.鲁滨逊和佐立先射杀了______,后射杀了______

  • 5、倾听古人的爱国心声: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晋时期曹植曾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乐园。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画   句子概括了长征途中两大著名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   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 ” “   ”“   ” “ 等词语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 7、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雨知时节   A. hǎo     B. hào  

    2)花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都有了,但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家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个修车师傅。在我的眼里他如同街边的一棵枯树,路边的一根残草。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拿回来。我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明白了,他是一家一户的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站在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冻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爸爸的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的手中。爸爸紧紧握住修车师傅的手说:“真的太谢谢你了!你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啊,为什么不回家呢?”修车师傅好像听懂了些什么,用冻僵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笔,在手心里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怕你晚上用车。

    我的眼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呼啸,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用“ ”画出描写修车师傅外貌的句子。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

    【3】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个修车师傅,然而后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那么高大,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画“﹏﹏﹏”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___________,但是他依然坚持___________,没有离开。

    【6】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一处描写寒风凛冽的句子,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高大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7】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 ”上。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修车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

    朋友

    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积着一小弯盈盈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          )年龄小,(          )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后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留意( )   纯真( )

    【2】给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修改“儿子”在作文中马马虎虎写的那句话。

    原来的句子: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补充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谁给“儿子”送的鸭蛋?)

    ______________

    【5】本文为了表现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数不超过15个)

    (1)

    (2)

    (3)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类文阅读

    童年的春节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盏,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节选自《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添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人如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策略)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下面阅读文章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完成写一段有关灯笼的介绍性文字的任务,可快速略读全文,找到第2自然段内容仔细阅读。特别注意那些描写灯笼寓意、灯笼种类、灯笼夜市的文字。

    B.为完成体会传统民风民俗对人们的影响的任务,先默读浏览。要特别注意描写各种民风民俗时大人、小孩的反应,关注关键词句。

    C.为完成讲一个有关春节过年的故事的任务,可以主要关注第1自然段中的吃饭、贴春联,第2自然段中的祭灶王爷和花灯夜市,还有第3自然段中的元宵节过后烧灯笼的故事。把它们连起来讲述。

    D.完成以上任务,不需要特殊的阅读方法,认真读每一自然段文字即可。

    3(阅读方法)根据阅读任务,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相关信息。

    (1)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上“﹏﹏”。

    (2)在福州,灯笼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样式分,文中儿童玩的灯笼有:____________

    (4)按照材料分,灯笼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理解)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祖父只忙着写春联和吉利话,“我”就站在一边帮他一起写。 _____

    (2)从“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如灶糖、灶饼,“我”最喜欢的是灯笼。  _____

    (3)在福州过年时,大家都会送灯。送灯的数目,总和孩子的数目一样多。_____

    (4)元宵过后,光彩辉煌的日子过完了,“我”最无奈的是和灯笼告别。_____

  • 12、阅读理解。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________  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1: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________,“礼炮”指的是________,“玉花”指的是________ ,“掌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接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

    (2)张冠李戴: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阿图吞枣”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张冠李戴”的句子。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伯父夸自己,嘲笑我的记性差。

    B.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