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东中山2025届三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俗语谚语补充完整。

    (1)不热不长,________

    (2)六月六,________

    (3)________,割谷喂老牛。

  • 2、按要求写出反义词和近义词。

    1、写出反义词 明白_______   特意______   幸福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缓慢_______   思考______   拥挤________

  • 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本学期,我从语文课本里领略了老舍笔下像lǜ   tǎn( )一样的草原,宗璞笔下yōu   ( )的丁香花,鲁迅先生笔下líng   ( )的猹,还欣赏了令人táo   zuì( )的《月光曲》……收获真多呀!

  • 4、读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 5、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1)我心里暗想:如果能在那里上岸,我就设法去其他地方,最终肯定能找到逃生的办法。______

    (2)我走进树林,砍了一些树干想做杠杆或转木。我把这些树干运到小艇旁,决定尽我所能试试看。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3】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

    【4】本词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故乡一进夏天,就变得美丽起来。山前山后的花成片地开放,还有泥路田埂上的花,虽说都是些不知名的,但她们都在风中绽开了笑脸。女孩子们这时候也很难瞧见了,她们总是躲在花丛里,偷偷地摘下自己喜欢的花儿。有的揣在口袋里□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有的抓在手里□在风中挥舞着□还有极漂亮的则顺势插在头上,接着脸上腼腆的笑也绽开了,但总还未等你看清,她们就红着脸跑远了。

    夏天最热闹的要数河边了。那些贪玩的孩子们早就耐不住夏天的热,巴望着能用水清凉一下。男孩子们总喜欢站在河岸边高高耸起的大石头上,然后纵身跳进河里,溅起又高又清的水花。待到跳下水的孩子刚刚站稳脚跟之后,其他的小伙伴们就会过来与他扭打在一起,这个潜下水去抱他的脚,另一个爬泳过去搂他的腰,“一、二、三”大家一起使劲把他撂倒在水里。这时候坐在岸边的女孩子们就“咯咯咯”地笑起来,她们总是只坐在边上,将脚放入清澈的河水里面,轻轻地打起几圈涟漪……

    村头的池塘也常聚集着孩子们,他们总是带着鱼杆、鱼篓到那里去,有的还挎着篮子,因为啊,那池塘里头有鲜艳的荷花。孩子们会悄悄地撑上小舟躲藏到荷叶丛中去,有的顺手摘下几只含苞待放的,拿回家去插在大缸里欣赏。

    故乡的夏天真是其乐无穷呀!

    【1】给选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______”上。

    【2】第1自然段中“”里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3】选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__”划出来。

    【4】选文中划“______”的句子中,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俄国的 ___________

    【2】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下列各句对省略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引文的省略)

    B.……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表示语气中断,说不下去了)

    C.……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表示语意的跳跃)

    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列举省略)

  • 11、阅读漫游。

    天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会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这种估计是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7.第四自然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12、   塞上的一颗珍珠

    老舍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像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梁,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1在作者的眼里,扎兰屯是什么样的?( )

    A.明媚 B.壮观 C.幽美 D.艳丽

    2下列哪种花是作者在扎兰屯见到的?( )

    A.兰花 B.菊花 C.牡丹 D.一些不知名的花

    3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扎兰屯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观。

    B.本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绿”来写的。

    C.作者认为扎兰屯的美与苏杭、桂林山水的美各有千秋。

    D.本文先是点出了扎兰屯的美与别处不同,接着依次描写了绿草中的花和夕阳在山时的田园美景、小山、河流。

    4“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升华主题。 D.总结全文。

    5“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作者如此“陶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既写了草木、开花的荞麦和屋顶上金黄的大瓜、红穗的高粱,又写了白羊、黄牛、蜂蝶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 )。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 ),( ),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根据句意,把下列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忘乎所以 全神贯注 一无所获

    【2】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看得“悻悻然”,而同桌却看得“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老师玩“我们”的竹节人,不敢沮丧,更不敢怨恨了。

    B.“我们”的竹节人给老师带来了快乐,觉得很开心。

    C.“我”年龄小,对于不开心的事情,一会儿就忘记了。

    【5】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你会怎样感谢这些竹节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猜猜这是谁

    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但不要透露他()的姓名。写好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举行“猜猜这是谁”的游戏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请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在一起。

    伯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伯伯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字句: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字句:

     

  • 17、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 19、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听到过、亲身经历过许多让你温暖令你感动的人、事或场景,如一句安慰,一次谦让,一抹会心的微笑,一个坚强的身影……请以“感动”或者“温暖”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叙述有条理,抓住细节来突出重点,注重心理描写。③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分段合理,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