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探索的那种精神是“学术思想最灿烂”的一次思想运动,指的是( )
A.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图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东汉、前秦、隋朝
B.蜀、西晋、隋朝
C.东汉、西晋、唐朝
D.蜀、前秦、唐朝
3、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华时代,各种诗风百花齐放,其中以诗写史最突出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4、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希特勒的成功”的标志是 ( )
A.制造“国会纵火案”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C.干涉西班牙内战 D.纳粹屠杀犹太人
5、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中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
6、爆发于美国的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最完整、准确的选项是( )
①持续时间长 ②涉及范围广
③只涉及工农业领域 ④危害特别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的四部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的电影中,有错误的是 ( )
A.《西安事变》 B.《挺进大别山》
C.《大决战》 D.《辽沈战役》
8、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1630—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 英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B. 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有了专利法
C.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创造
D. 专利法推动了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
9、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 晋楚城濮之战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文景之治” D. 三国鼎立
10、“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其中“民族主义精神”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A.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全面抗战的开始
1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章程规定的党的任务是,组织和教育群众继续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下列与此会议相关的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12、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一个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民族交融
B.政权对峙
C.军阀割据
D.战乱不息
1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8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 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其中,二战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世界各国都应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④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1945年,美国先后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地方是( )
A.广岛、长崎
B.长崎、广岛
C.广岛、大阪
D.大阪、广岛
16、下面漫画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欧三者的关系,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苏联联合对抗法西斯 B.美国和苏联争霸,欧洲惊心
C.美国、苏联和欧洲走向联合 D.欧洲和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17、与下列三幅图片密切关联的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发达国家掌控全球经济
C.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D.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18、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 B. 避免革命的资产阶级改革
C.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 D. 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中的他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甘地 D.章西女王
20、1921年苏维埃政府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
B. 是苏维埃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倒退
C. 是尝试建立市场经济的步骤
D.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尝试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________,____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________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________的趋势加强
24、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直接材料,请写出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1)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 。
(2)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典范的文献 。
(3)华盛顿会议签署的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 。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性文献 。
(5)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
25、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6、从繁荣到危机: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________迅速发展。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_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________的爆发
27、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8、世界人口日: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29、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0、填空题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成立于1945年,以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为主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有自己单一货币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文缩写为“APEC”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航标和精神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创立的思想理论是什么?这一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出版的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哪一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造万物”的神创论?
(3)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20世纪早期,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它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加强军事力量,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33、世界贸易组织是哪年成立的?中国是哪一年加入这一组织的?你认为中国入世有何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私下对此的反应是:“他(丘吉尔)要我支持他……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的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老泪横流,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美国对日本采取什么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对法西斯采取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视“1941年12月7日”为“遗臭万年的日子”?有什么影响?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丘吉尔“高兴得老泪横流”的原因。
(5)假如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会如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