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 )
A.是否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维护领土安全、经济安全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修改:删去“是否”或在“维护”前加能否。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影响着后世的众多教育工作者,无论什么时候,这个教育思想都有着极其深远。修改;在句末加“的熏陶”。
C.这个新成立的视力健康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为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提出咨询和专业指导等服务。修改:把“提出”改为“提供”。
D.中国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通过网络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活动阅读量超过13亿以上。修改:删去“以上”。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这部文集。
B.《二十四孝图》中,通过“看庙会”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不顾人情的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
C.《西游记》中,唐僧在大徒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猪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D.《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瘫痪(huàn) 憎恨(zèng) 沉寂(jì) 淡雅(yǎ)
B.嫩叶(nèn ) 曲肱(ɡōnɡ) 抖擞(shǒu) 镶(xiānɡ)嵌
C.憔悴(qiáo) 竦峙(zhì) 粗犷(kuǎng ) 高邈(miǎo )
D.莅临(lì) 贮蓄(zhù) 窠巢(kē) 酝酿(liá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仍在蔓延,关于美国经济前景,专家们的看法大相径庭。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课代表指导大家齐读课文,教室里人声鼎沸,显得很有生气。
D.为庆祝首场大雪,班长提议课后一起出去堆雪人,同学们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同。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爱憎分明(zēng)
B.窠巢(kē) 坍塌(tān) 宿儒(xiù) 哄堂大笑(hōng)
C.给予(jǐ) 嗔怪(chēn) 晕车(yūn) 骇人听闻(hài)
D.匿笑(nì) 虐待(nuè) 蝉蜕(tuì) 人迹罕至(hǎn)
6、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拉车的,并怀疑祥子是因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所以在寿诞之日与祥子争吵到闹翻。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
C.《红岩》中,叛徒甫志高假冒共产党员潜入刘公馆,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
D.《创业史》中,梁生宝在解放前夕辛苦一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压榨净了;解放后,他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骨干带领大家起创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禁锢 感慨(kaǐ) 狭隘(yì) 见义思迁
B. 凌乱 热忱(chén)鄙薄(bǐ) 惊慌失措
C. 怂恿 蜷伏(quán)坍塌(tān) 大相径庭
D. 羞怯 狡黠(xiá) 滑稽(jī) 骇人听闻
8、文言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词语
(1)以此自矜 (2)以钱覆其口
(3)安敢轻吾射 (4)笑而遣之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以我酌油知之。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
【4】写出一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
9、默写
(1) ,行人临发又开封。
(2) ,树头花落未成阴。
(3)草满池塘水满陂, 。
(4) ,欲作家书意万重。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痴 鸡
曹文轩
1那年春天,它也想孵小鸡。第—个看出它有这个念头的是母亲。她几次喂食,见它心不在焉,只是很随意地啄几粒食,就独自走到一边去。
2这天,母亲忽然发现黑母鸡不见了,便去找它,最后在鸡窝里发现了它,那时,它正一本正经、全神贯注地趴在几只尚未来得及取出的鸡蛋上。母亲将它抓出来时,那几只鸡蛋早已被焐得很暖和了。
3母亲给了我—根竹竿:“撵它,大声喊,把它吓醒。”
4“让它孵吧”
5母亲坚持说:“不能。鸡不下蛋,你连买瓶墨水的钱都没有。”
6我知道不能改变母亲的主意,取过竹竿,跑过去将黑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就挥着竹竿在后面追,并大声喊叫:“噢——!噢——!”从屋前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从路上追到地里。 黑母鸡的速度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了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7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直将自己藏到傍晚,才钻出草丛。
8但经这—惊吓,黑母鸡似乎并未醒来。它晾着双翅,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此时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变得枯焦,失去了光泽。其它鸡们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9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见了小鸡,它竟不顾有人在旁,就咯咯咯地跑过来。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一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
10母亲说:“非得把这痴鸡弄醒,要不,这群小鸡不得安生的。”
11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然后一笑,将黑母鸡抓住,将这小旗缚在了它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其他的鸡也被惊得到处乱飞。
12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黑母鸡依旧没有能够醒来。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其它的母鸡也不能下蛋了。黑母鸡变得古怪起来,它晚上不肯入窝,而早上一出窝,就独自—个跑开了,搞得家里的人都很心烦。
13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它自己走出来了。但—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能见到它的踪影。
14黑母鸡失踪后大约三十多天,这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谁家的小鸡跑到跑到我们家竹林里来了?”母亲这么一说,我们也就不再在意了。但过不一会,又听到了“咯咯咯”的母鸡声,我和母亲不约而同地都站了起来:“怎么像我们家母鸡的声音?”再寻声望去时,眼前的情景把我和母亲惊呆了。
15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似乎已经长了一些日子,都已显出羽色了,竟一只只都是白的,像一团团雪,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地又紧密、又有光泽。
16半年之后,我和母亲到距家五十多米的东河边上去把—垛草准备弄回来时,发现那个本是孩子们捉迷藏用的洞里,竟有许多带有血迹的蛋壳。我和母亲猜想,这些鸡蛋,就是在黑母鸡发痴时,我家的其它母鸡受了惊,不敢在家里的窝中下蛋,将蛋下到这儿来了。
【1】从全文看,“痴鸡”的“痴”怎么理解?
【2】比较阅读下面两句话(文中波浪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2)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第12节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第14节结尾写:“再寻声望去时,眼前的情景把我和母亲惊呆了。”结合上下文,分析“我”和母亲被惊呆的原因。
11、【材料一】在疫情期间,一栋楼或一个小区一般都会建个“邻里群”,拼单购买消毒液,一起“团购”蔬菜日用品等等,这种新式的守望相助,或许可以在疫情结束后持续下去。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我读中学时课本上常说“人定胜天”,如今孩子的课本中常说的是“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至今还没答案。但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些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类不断侵犯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和领地,破坏了大自然本来和谐平衡的生态关系,包括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人类公共安全危机,无不显示出自然界对人类的警示、报复与惩罚。
(摘自《大河报》)
【材料三】我的儿子曾去美国短暂游学,觉得美国“除了食物不好吃别的都比中国好”。疫情中他一直在观察思考,为什么中国封城大家都能居家隔离而欧美国家的封城形同虚设,为什么中国疫情快速遏制国外却绵延不绝……儿子说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的局限性,而我们的文化提倡的大局为重集体为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观念是多么具有远见。
(摘自“知乎”帖子)
【材料四】“五一”小长假,恰逢扬州世博园开园运营近一个月,吸引了大江南北游客来扬州共赴园林园艺盛宴。五大核心景区内人头攒动,64个室外展园也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梦幻叠瀑”前人头攒动,游客争相打卡;国际馆、中国馆前,参观人员有序排起长队;上海园的时尚创新、北京园的皇家风范等特色项目成了欢乐的海洋。据统计,“五一”期间,扬州世园会累计接待游客17.57万人次,预期到展会结束成绩将更亮眼。
(摘自《扬州日报》)
【材料五】
两位同学合作对本校部分学生做了“疫情让你改变了什么”的调查,结果如下:
积极的改变 | 不太积极的改变 | ||||
勤洗手、戴口罩、少扎堆。 | 关注时事,更重视亲情和健康。 | 习惯网上学习,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 冲动消费,喜欢网购。 | 依赖网络,不爱动脑。 | 爱宅家,爱刷手机。 |
82% | 58% | 70% | 50% | 68% | 60%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材料二】可知,自然界会对人类进行警示、报复与惩罚,所以新冠病毒就是来自自然界的。
B.国外疫情未能得到控制的原因是国外的人都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没有大局观。
C.从【材料四】可知,疫情是阻挡不了人们出行、旅游、消遣的“步伐”的。
D.由【材料五】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要求做好疫情防护,大部分学生能适应网络教学,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就“疫情让人改变了什么”的问题,请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你得出的三点结论。
【3】疫情初期我国实行了严格的限行措施,英国媒体BBC在报道中称担忧中国“措施过度,阻碍发展”,请你结合【材料四】,回应一下BBC的报道。
【4】通过分析【材料五】的调查,大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后疫情时代,网络更加深入中学生的生活,就其结果而言,有利有弊”,那么,请你说说网络对初中生学习的利与弊。
12、任选其中一题进行写作。
(1)有一个词,只要我们在,它就永远在——成长。是的,成长。
成长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迷茫,也有觉醒;有痛苦,也有快乐。回首过去的时光,总有一个难忘的时刻、难忘的事情镌刻在心中的某个地方,然后在一个风起的日子里又悄然升起,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请以“不能忘记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①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②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要求: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