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C.中世纪的欧洲 D.跨入近代社会
2、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几经聚散离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①甲午战争的失败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蒋介石败退台湾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③④②
3、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徽标图案,其中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世贸组织 D.联合国
4、“不直接掌握任何军队的皇帝和理想化的改革者只能求助于袁世凯,但后者过于精明和见风使舵,他知道皇帝和太后之间争斗的最终结果,袁选择了胜利的一方。”可见戊戌变法中袁世凯
A.促进了维新变法的进一步发展 B.是保守顽固派的典型代表
C.加速了维新变法的失败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5、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探索的方向在1920年前后发生转折,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转折性探索是(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6、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哪部作品去了解?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古兰经》
7、1921年列宁说:“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苏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D.实现农业集体化
8、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A. 参与英国宪章运动 B.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 组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9、“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对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技术最早发明于隋朝
B. 该技术是北宋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C. 北宋发明该技术比欧洲早400年
D. 该技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0、斯大林曾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是战后,各种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下列哪项史实能够证明斯大林的观点( )
A. 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挑起冷战
B.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关东军
C. 苏联攻入德国首都柏林
D. 美国主动进攻苏联,引发美国和苏联的战争
11、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交往频繁,阿拉伯的文化也传到中国。其中,传入中国的民间故事集是( )
A.《天方夜谭》
B.《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C.《阿拉丁和神灯》
D.《医学集成》
1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天才创造”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和平统一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13、根据“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颁布《查士丁尼法典》”“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等信息,判断该国是
A. 查理曼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4、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有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D. 中国近代史
15、20世纪90年代,它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它是
A. 人工智能
B. 物联网
C. 互联网
D. 计算机
16、秦朝时,巴郡的首府就设在原巴国的都城江州.江州现在重庆的哪个区?( )
A.江北区 B.巴南区 C.渝中区 D.南岸区
17、随着新的通讯工具——移动电话的出现,无线电报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无线电报的发明对无线通讯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无线电报的发明者( )
A. 贝尔 B. 马可尼 C. 法拉第 D. 瓦特
18、1921年农业遭到灾荒而歉收,国家共获得粮食2.33亿普特,1923年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926年为4.96亿普特,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增长,1922年到1926年,油料籽增加3.2倍,动物油增加2倍,籽棉增加27.5倍,畜皮增加1倍。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苏联
A. 实行固定粮食税
B. 允许商品自由买卖
C. 实行余粮收集制
D.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19、1922年,缔约各国协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协定出自( )。
A. 《凡尔赛和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慕尼黑协定》 D. 《九国公约》
20、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过程中,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的是
A.市议会法令
B.城市立法
C.“特许状”
D.罗马法
21、约公元前(_____)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公元前221年(_____)(姓名)建立秦朝,是我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国家。
22、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3、观察下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填空。
(1)A.中国被沙俄侵占面积最大的地区_____B.1871 年沙俄出兵强占的中国城市_______
24、罗斯福新政:作用:(评价)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________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25、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___________法西斯政权对内实施独裁统治。1933年,___________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26、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的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______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27、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8、由李宗仁指挥的 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29、请根据下列历史信息准确填写相应的中国古代王朝名称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朝代亡
神勇玄宗清女娲,繁荣盛世号开元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30、请按要求列举相关历史知识
(1)古代史书说他开通“西域道”(即“丝绸之路”),他是 .
(2)1952年 完成,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3)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4)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动 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1、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什么?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为避免以后建设的失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32、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3、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34、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煤、铁产量数据的变化是因为这一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中,为各种工作机提供强大、稳定动力的发明是由谁完成的?此项发明把人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称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陈立了什么组织
(5)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格局,面对当今国际竞争我国在2001年加入哪个经济组织?我国应怎样应对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