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A.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B. 达·芬奇——《向日葵》
C. 达尔文——《物种起源》
D.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2、电影《乱世佳人》以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及其家人、朋友在战争乱世中生活的变故.这时美国出现的“乱世”是指( )
A.独立战争
B.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3、下列电器中,从20世纪初开始,相继进入西方国家家庭的有( )
① 电熨斗 ②电冰箱 ③电风扇 ④电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5、宣告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6、“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下列国家中曾表现为“第二种反应”的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彼得一世改革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日本明治维新
7、下列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维也纳体系——多极化——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
C.两极格局——多极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
8、“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9、王晓在一次文化之旅中,参观罗马穹顶式建筑的典范。该建筑是( )
A. 雅典卫城 B. 万神殿 C. 圆形竞技场 D. 高架引水桥
10、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
A. 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B. 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 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11、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B.须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可以自由支配
12、《国际歌》词作者是( )
A.狄盖特 B.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鲍狄埃
13、某校决定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语,请你帮他们指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唐与新罗关系密切
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
①持续时间长②破坏性极强③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④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
A. 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资产阶级之手
B.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
C.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D. 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
16、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率先踏入这“最后5分钟”的国家是( )
A. 意大利 B. 美国 C. 英国 D. 西班牙
17、“1938年9月17日,日军为策应武汉会战,下达了对广州的攻击令。10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材料反映了广州会战是
A.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B.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
C.我军主动出击的会战 D.武汉会战结束后开始
18、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下列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9、化石是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人们可以根据化石了解地层的年龄及研究人类的起源。下列化石可以用来研究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的是
A. 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C. 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 北京人使用的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20、“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是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该赛事是为了纪念( )
A. 伊达尔戈 B. 华盛顿 C. 章西女王 D. 玻利瓦尔
21、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和( )
2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和刑狱。雍正帝设立中枢机构____,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3、司马迁编著的《______》和司马光编著的《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24、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25、内战爆发:
导火线: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_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围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2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________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而进行________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_制,倡导“公开性”和“________”,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
27、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8、斯大林模式:苏联在________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9、生态与人口问题
生态问题 (啲变化) | 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 |
人口问题 | 世界 人口日 | 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
影响 |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
应对 | 生态与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
30、文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
(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2)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通过文学作品揭露俄国社会黑暗的作家是 。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活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
31、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为世界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弱国无外交。
(1)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请写出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
(2)中国哪项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
(3)二战后期的哪次会议,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却是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
32、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33、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劝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发明成果,写出名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一个国家,写出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作者的观点,举一例说明并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