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苗栗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长安三万里》,使同学们对诗仙李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B.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消费是否强劲回升。

    C.小明和小红参加市运会,经过激烈的比赛,他取得了男子400米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D.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

    B. 李清照,号易安,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收录在《漱玉词》。

    C. 孟子,名柯,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列子,名御寇,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D. 《昆虫记》中,作者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蟋蟀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螳螂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 4、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保尔病愈后即将回基辅,他和丽达来到墓前悼念革命战友。

    B.文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一段文字,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C.筑路中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一种令人抑郁不快的氛围,反衬出筑路者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最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②。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③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①别院:指正院侧旁的小院,是休闲的居所。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③流莺,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感时花溅泪,  

    2   ,一览众山小。

    3大漠孤烟直,  

    4月下飞天镜,  

    5衣沾不足惜,  

    6白头吊古风霜里,

    7斯是陋室,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人名)。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劝菜

    王力

    ①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一盘菜,共一碗汤。酒席上讲究同时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节奏来。相传有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问一个中国人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二十四个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吗?”那中国人说:“是真的。”那外国人说:“菜太远了,筷子怎么夹得着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有一种三尺来长的筷子。”那外国人说:“用那三尺来长的筷子,夹着是不成问题了,怎么弯得转来把菜送到嘴里去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是互相帮忙,你夹给我吃,我夹给你吃的啊!”

    ②中国人的吃饭,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外,还合于经济的原则。西洋每人一盘菜,吃剩下来就是暴殄天物;咱们中国人,十人一盘菜,你不爱吃的却是我所喜欢的,互相调剂,各得其所。因此,中国人的酒席往往没有剩菜;即使有剩,它的总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样多,假使中西酒席的菜本来相等的话。

    ③有了这两个优点,中国人应该踌躇满志,觉得圣人制礼作乐,关于吃这一层总算是想得尽善尽美的了。然而咱们的先哲犹嫌未足,以为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于是提倡食中有让。这种让,其初是让人先夹菜,让人多吃好东西;后来就是把好东西夹到了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里。遇着样好东西,我不吃或少吃,为的是让你多吃;同时,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定也不肯多吃,为的是要让我。在这僵局相持之下,为了使我的让德战胜你的让德起见,我就非和你争不可!于是劝菜这件事也就成为“乡饮酒礼”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了。

    ④劝菜的风俗处处皆有,但是素来著名的礼让之乡如江浙一带尤为盛行。照例是主人劝客人,但是,主人劝开了头之后,凡自认为主人的至亲好友,都可以代主人来劝客。有时候,一块“好菜”被十双筷子传观,周游列国之后,却又物归原主!假使你是一位新姑爷,情形又不同了。你始终成为众矢之的,全桌的人都把“好菜”堆到你的饭碗里来,堆得满满的,使你鼻子碰着鲍鱼,眼睛碰着鸡丁,嘴唇上全糊着肉汁,简直吃不着一口白饭。我常常这样想,为什么不开始就设计这样一碗“什锦饭”,专为上宾贵客预备的,倒反要大家临时大忙一阵呢?

    ⑤劝菜固然是美德,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嗜好是否相同的问题。我比较喜欢法国的一句谚语:“惟味与色无可争。”意思是说,食物的味道和衣服的颜色都是随人喜欢,没有一定的美恶标准的。这样说来,主人所喜欢的“好菜”,未必是客人所认为好吃的菜。有时候,把客人所不爱吃的东西硬塞给他吃,与其说是有礼貌,不如说是令人难堪。

    ⑥中国人之所以和气一团,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分食,同时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再和。譬如新上来的一碗汤,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先搅一搅匀;新上来的一盘菜,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于劝菜,就更顾不了许多,一件山珍海味,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个人的津液。将来科学更加昌明,也许有一种显微镜,让咱们看见酒席上病菌由津液传播的详细状况。现在只就我的肉眼所能看见的情形来说。我未坐席就留心观察,主人是一个津液丰富的人。他说话除了喷出若干唾沫之外,上齿和下齿之间常有津液像蜘蛛网般弥缝着。入席以后,主人的一双筷子就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后来他劝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双曾在这蜘妹网里冲进冲出的筷子夹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的碟子里。我几乎不信任我的舌头!同是一盘炒山鸡片,为什么刚才我自己夹了来是好吃的,现在主人恭恭敬敬地夹了来劝我却是不好吃的呢?我辜负了主人的盛意了。我承认我这种脾气根本就不适宜在中国社会里交际。然而我并不因此就否定劝菜是一种美德。“有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生戒条来成全一种美德,还不是应该的吗?

    【1】读完这篇文章,小绣和小湖对文中社会人生世相评论起来。请你补全他们所说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小绣:从中国人吃饭,我由此体会到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湖:比较中国人和西洋人就餐方式的不同,“我”认为中国人的吃饭(2)________

    小绣:回忆(3)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起这是种美德。但还有嗜好是否相同的问题。

    小湖:精笔描写了中国人和气一团,津液交流的劝菜场景,发出“‘有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生戒条来成全一种美德”的感慨。

    【2】小绣说本篇文第①②两段是多余的,小湖的意见却相反。你认为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3】下面是小绣和小湖同学针对本文“幽默”手法所做的发现式批注的阅读笔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___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结合个人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