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定安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表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句中的“他”是 (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贺龙

  • 2、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萤火虫有六条短小的腿,雌性萤火虫发有到成虫以后还会长出像甲虫一样的翅脑。

    B.蝉用突出的嘴刺破树皮,里面流出鲜美汁液,很多渴坏了的馋虫跑去蹭食,这些食客中最多的是蚂蚁家族。

    C.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数蚂蚁了。

    D.大孔雀蝶是欧洲最大的蝴蝶,它美丽非凡,全身披着红棕色的天鹅绒外衣,脖子上还系着一个领结。

  • 3、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严(jùn)        泽(zhǎo)        (jìn)          轻歌舞(màn)

    B.然(mò)          水(fú)          (bǒ)            阳奉阴(wéi)

    C.追(sù)          射(fú)            怀(miǎn)        格物知(zhì)

    D.途(zài)        猎(shòu)        劣(zhuō)        相辅相(chéng)

  •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的言论、活动记录在《孟子》一书中,我们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出自该书。

    B.《三峡》的作者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所写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记梦之作。

    D.《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都是律诗,两首诗的作者分别为崔颢和白居易。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与赏析

    (一)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qì):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③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表达了怎样诗人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句子。

    ①《野望》: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②《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④《龟虽寿》: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⑤《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赠从弟》: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⑦《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与朱元思书》中侧面烘托江水澄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907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1909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人名)。

    【2】有人用“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来点赞选文中的“我”,通过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了解,简要列举与“我”相关的两件事。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折柳寄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①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全球人们的眼球,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折柳寄情”。伴随着经典名曲《送别》的悠扬旋律,80名舞蹈演员在光影的衬托下,展现出一条条绿色的柳枝,随后365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手捧发光的柳枝围拢过来,代表了一年365天的思念,展现出“惜别冬奥”的场景。这一幕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演绎,令人感动泪目。

    ②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柳”的象形文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折柳樊圃”之诗句,即指折下柳枝围成篱笆。

    ③我国人工种植柳树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文献《古微书·礼纬·稽命征》,文中载:春秋时期“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可见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④由于植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而且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典故之中。

    ⑤汉代后,柳树被引植到皇家宫廷苑囿中。据载,汉昭帝时著名的园林上林苑和汉梁孝王忘忧之馆中,都种植有大柳树。西汉名将周亚夫在军营中密植柳树,即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东晋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归隐之后在自家房前亲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魏时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对历代植柳经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在江岸广栽柳树,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之诗,博得了“柳痴”的称号。清代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令军队百姓沿河西走廊六百里种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被人称为“左公柳”

    ⑥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和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长期分离时,送行者常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⑦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是一个旅人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思念归家时,大雪纷纷满天飞。诗句像一幅画,把他在漂泊苦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的《折杨柳枝》中:“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说的是郎君上马后不是取马鞭,而是反身去折杨柳。下马吹起横笛,撩起送行人的离情别绪。

    ⑧唐朝时,京城长安近郊的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多到此地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时间长了,“灞桥折柳”便成了送别的习惯。李白诗“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白居易诗“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说的就是这个风俗。

    ⑨“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人们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诗歌《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⑩《折柳寄情》的表演,向世人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惜别怀远”之情,让我们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友人“今宵离别后,一起向未来!”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2月26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表演,独特新颖,浪漫唯美,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

    B.自春秋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即使是军营,西汉名将周亚夫亦在其中密植柳树。

    C.“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小雅采薇》,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

    D.唐朝有“灞桥折柳”的习惯,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到灞桥多会折下柳枝相赠。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写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的表演,引出柳树,进而再对柳文化进行说明。

    B.第②段加点词“之一”说明柳树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的一种。

    C.第⑤段以时间为序,用分类别、引资料说明方法说明植柳之风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

    D.文章在介绍“柳文化”时多用诗文名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柳寄情》这个节目放在冬奥会的闭幕式上表演既代表冬奥会圆满落幕,同时也表达了“今宵离别后,一起向未来”的惜别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含蓄和内涵丰富。

    B.折柳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惜别怀远”之情,“子规”、“莲花”、“梅花”等传统文化意象也常出现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了君子洁身自好,不与恶浊的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

    C.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我国古代大量的古典诗词中引用了杨柳,大家对杨柳情有所钟。

    D.文章以冬奥会《折柳寄情》节目启题,围绕“柳”这一线索,写出了我国“柳”文化的源远流长,演绎了中国式浪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绳子那头》是一篇表现亲情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了不平凡的父亲,传达出真挚的情感。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附: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手中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天儿大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般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