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首个成功发射自建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重大进展。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传承红色精神的影片《长津湖》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D.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现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
2、下面对于汉字现象与规律归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多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出轧(zhá)、辗轧(yà)。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襁(qiăng)褓、膏(gāo)药。
C.我们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狡辩”应为“狡辨”,“懈殆”应为“懈怠”。
D.我们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川流不息”不要写成“穿流不息”。
3、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堕(duò)落 弥(mí)漫 缄(jiān)默 挑拨离间(jiān)
B.洽(hé)谈 缓(jiǎo)辩 奠(diàn)定 暴风骤(zhòu)雨
C.屠(tú)杀 归省(xǐng) 卑劣(liè) 行将(jiāng)就木
D.蓦(mù)然 彷(páng)徨 膏(gāo)药 强(qiáng)词夺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消防支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消防意识,增强用火安全。
C.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①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②,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③何处在?
(注释)①淮上:今淮阴。②眇眇:微笑之貌。③广陵:今扬州。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下面概括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秋山、楚雨、凄风、独鸟 B.前舟、秋山、沧海、离思
C.秋山、楚雨、东南、广陵 D.秋山、楚雨、离思、容鬓
【2】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B.颔联、颈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广陵的亲故极为深沉的感情。
C.尾联运用反衬手法,用失群的伶仃小鸟归巢反衬作者远离故乡,以引起满腹的离思哀愁。
D.此诗用景物渲染气氛来烘托离别之情。
6、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②泉水击石,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句,与曹操《龟虽寿》中“_________,壮心不已”一句异曲同工。
④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_________”,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那么,学会在喧器中开辟属于自己的“静”土吧,“_________”,在心中修篱种菊,愿你得到真正的平静。(请选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填写。)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美国记者__________在《 》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武装巡回宣传”是指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此书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列举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4】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书中的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__________甚至会像婴儿般哭泣。
8、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 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1)在病房里的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自己的病情,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4)________________
(5)仓促告别后,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
【2】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9、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支撑着你,给你启迪;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