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他天生乐观,遇上难事,常常豁然开朗。
B.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加迅捷,令人叹为观止。
C.多与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情世故。
D.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央视打造的一档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就让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相辅相成的。
③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由领队带着一群中小学生寻访文中古迹,听专家细讲来龙去脉。
④通过读文、走访、纪录,书本真正的“厚”了起来。
A.①③④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B.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C.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D.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记载(zǎi) 遏制(è) 颓唐(tuí) 惟妙惟肖(xiào)
B.依傍(bàng) 鲜腴(yú) 辟邪(pì) 深恶痛疾(wù)
C.差使(chāi) 婆娑(suō) 倔强(juè) 坦荡如砥(dǐ)
D.遒劲(jìn) 黏土(nián) 蔓延(màn) 殚精竭虑(dān)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歌前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处世哲理。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6、按要求默写。
(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3)《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怅惘的情感基调。
(4)《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辗转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7、读下面语段,请分别写出语段所描绘(或评论)的人物。
(1)“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一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红星照耀中国》
(3)“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西游记》
(4)“她长得虎头虎脑,和别人说话时还露出越老越结实的虎牙……”“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她既是剥削者,同时又是被剥削者。
——《骆驼祥子》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8、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幼年
①告诉我幼年生活的只有“忆”,它并且还告诉我那时的生活虽然很平淡,和别的孩子一样,但是比较现在的生活要有味得多,温暖得多;在当时并不感觉到有味或是温暖,这才是真正的有味和温暖;因为在不知不觉中的好处,是再也感觉不到的;除非在现在才这样感觉着,然而现在假使和那时同样的在不知不觉中的有味和温暖,又何尝会感觉到那时的有味和温暖呢。
②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而外还有什么人?
③在花园里,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花名-戴在我的条短的发辫上,因为花园里没有镜子,我只得向地上看我的影子,只见牛角似的发辫每个上面添了一朵花的影子,我欢喜得直跳跃起来。我跑到许多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向我说:
④“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那里?”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来,在手杖上刻了一个痕,又向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高。
⑤书房窗外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时而落了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王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给我瞒过去了。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今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喇喇”一阵响时,桐子都落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那知她还笑了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那知我骗了先生呢?!
⑥葡萄架下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给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在试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看了电报就老泪横流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楼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带着战抖音调向我说:“乖乖,你从此要做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另外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也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吧。”祖母又叫佣人把我抱回床上去,说:“这里有风,哭了不好,怕病才好又要被风吹坏的。
⑦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要长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要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也是生我的,叫做“母亲”,因为她们都爱我的。我看见每个小孩子的母亲或祖母总是爱他们的。
⑧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的声音说:
⑨“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节选自《小圆记事:张充和雅文小集》,有删改)
【1】选文具体叙述了关于“我”和祖母的那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请对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1)“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
(2)书房窗外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时而落了下来。
【3】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祖母的形象。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9、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那样一个人,那样一处景,那样一个瞬间,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灵,令你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欣喜……
请以“触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