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武汉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典藏,为我们心灵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牧场。

    B.《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C.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祸不单行    交头接耳   长虹卧波    巧妙绝伦

    B.触目伤怀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C.无能为力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无动于衷

    D.张目结舌    豪无顾忌   一无所知    摩肩接踵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精准扶贫,基本上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等一系列问题。

    C.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校进行了火灾紧急逃生疏散。

    D.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追(shù)     洁(jiǎo)   人情故(shì)        叹为观(zhǐ)

    B.泽(zǎo)     (zhí)     声匿迹(xiāo)     石烂(kū)

    C.静(tián)     (bì)       离析(bēng)   致知(wù)

    D.涡(xuán)   (jìng)   不经心(màn)     耳欲聋(zhè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投赠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C.颈联以欲渡无舟,抒发了作者想做官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2】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空。  

        ,欲上青天览明月。

    低头乍恐丹砂落,

    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陋室铭》中从反面写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地军事态势严峻的句子是:      

    《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开展名著分享活动,请你根据阅读所得,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读书方法

    作品

    作家

    内容

    心得体会

    ___

    傅雷等

    A.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1954年8月16日晚)

    B.你该记得我的生活习惯吧?早上一起来,洗脸,吃点心,穿衣服,没一件事不是用最快的速度赶着做的。(1955年12月21日晨)

    C.尤其理财一道,你向来糊涂,有多少用多少的办法,必须改变。(1960年7月4日)

    选取傅雷对孩子生活方面教导的书信后,我读出了:他希望傅聪成为一位__的人。

    摘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A.我生来就有一股反抗的劲头,可是不知道浑身的力气往哪儿使。我家里很穷。有时候看到那些吃的好、穿的好的小少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第一部第5章)

    B.是啊,你的脸色的确很不好。我早该调换你的工作了,这是我的错,我关心得不够。(第一部第9章)

    C.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第二部第2章)

    通过摘录书中__(人名)的语言,我读出了他身上具有关爱他人的品质,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做笔记

    __

    他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肩负着儿子、兄长、队长的责任,他开砖窑、包砖厂,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即使面对他人的误解,也努力谋求新的致富之道。

    孙少安勤劳、孝顺、敢于实践的品质令人感动,即使生活苦难,他也勇于面对,用坚韧的毅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芦苇苍苍》,完成小题。

    芦苇苍苍

    ①漫步江滨西大道,看着富春江北岸一丛丛高大的芦苇随风摇曳,我不禁心中一动:折几株带到我们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去,插在那些黑釉陶罐里,在展柜和展墙处增添一些野趣,一定会别有一番情味。

    ②其实,这些高大的芦苇不仅在江滨西大道有,与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相邻的东前村亭山脚下的甘坑水库两侧,也长满了齐刷刷的芦苇。【甲】秋风起,芦花次第开放,一穗穗,一簇簇,一片片,如翻滚的波浪奔腾不息。我最喜欢伫立在芦苇滩边,耳闻一首首风吹芦苇的乐曲,目睹一群群白鹭在芦苇丛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秋天的芦苇滩是一幅素净、飘逸的写意画,占尽了江畔的风雅。这一瞬,不能不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之美。

    ③这个季节,乡村的农人从早到晚浸泡在金色的田野里忙着收获。甘坑水库附近的农田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水库两侧那一湾湾茂密摇曳的芦苇,就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给农人呵护的田园增添了几分优美恬静。

    ④坐在水库边的堤坝上,看着看着,思绪不禁回到东北老家那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的风景之中。遥远的故乡,虽然没有江南这绿水青山的美景,但一到夏日,丛生的芦苇也会铺满河边湿地、荒滩浅水,密密匝匝,形成茂密荫浓的青纱帐。有时候,割下一些芦叶,铺在水岸边,然后四仰八叉地躺在上面,仰望蓝天变幻无穷的白云,看着飞鸟在芦上出没,听着青蛙从岸边的草丛里扑通一声跳进水里……那份惬意畅快,我后来迁居到城里,却很少感受得到了。

    ⑤等到芦叶再长大些,我和小伙伴们放学时,就迫不及待地扯下芦叶,编织小风车,卷成芦叶哨。有的拿着风车飞奔,在风叶呼啦啦飞转中你追我赶;有的嘴含芦哨边跑边吹,哨声此起彼伏,似一首首田园牧歌,纯真而自然。

    ⑥每年秋季,飘曳的芦花在水岸边招手的时候,人们就去收割芦苇。东北农村,大多数人家的房屋都是用芦苇缮房子的。站在乡间的小土坡上,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勤劳的农人穿梭其中,有的一镰刀一镰刀地把成熟的芦苇割下来,有的一捆一捆地把芦苇扎起来,有的赶着马车、牛车或者驴车一车一车地把苇捆运回村,偶有几只鸟儿突然从芦苇丛中飞起,冲向蓝天……运回来的芦苇,屋前屋后,垒起了一个个硕大的芦苇垛。村民们把房顶上前一年铺的芦苇掀掉,然后换成这些新割下来的芦苇缮房。虽然现在可以直接买到更方便的缮房材料了,但他们还是愿意这样代代相传、年复一年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收割,辛勤地捆扎、搬运、堆砌、缮房。当房子焕然一新时,芦苇的清香便弥漫整个村庄,宣告着安稳、温暖的新生活的开始。

    ⑦剩下来的芦苇,其实浑身也都是宝。根可入药,茎可造纸,穗可扎帚,絮可填枕,还有一部分是让手艺人编成席子。年滚着年,月滚着月,天滚着天,在我的记忆中,一个个数不清的早晨和黄昏,手艺人都是这样用他们灵巧的手指编织生活。那个年代东北农村家家户户屋里都有火炕,火炕上铺的席子,大多是用芦苇编织的。每当快过年的时候,父亲就把新的苇席铺在炕上,崭新的苇席泛着浅浅的光泽,平整洁净,以示新年新气象。

    ⑧如今,那编织进手艺人辛劳的苇席,那铺展开乡村人美好祈望的苇席,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农村的条件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有手艺人不舍席缘,一如既往地辛勤编织。我想,这日复一日的劳作,是否源自他们内心的那份踏实,是否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望,是否凝聚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那份坚韧?

    ⑨从水库堤坝上站起身,望着眼前的芦苇,我仿佛看到整个冬季,凛冽寒风吹打着它们,雨雪冰冻折磨着它们,可是春天一到,它们的根茎就会一个劲地从地下、从水中往上蹿,绽出嫩绿色的芽,露出尖尖的叶。【乙】它们急切地穿透枯枝败叶,好像在焦急地争春夺绿,几日不见,便会齐刷刷地蹿得老高,展叶舒腰,跟身边的那些青翠拔节的毛竹唱和着。它们柔弱外表下的那种刚劲,素朴中透出的生命的绚烂,一如那些踏实、勤恳的乡人……

    ⑩生活在富阳这个地方,见过许多不论是木本还是草本的知名或不知名的花,所有的花都很美,但都缺少芦花淡然的银灰色。那片芦花临风浅吟,真有点十分秋色谁来赏,一片芦花自苍茫的味道。芦苇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默默地生长、开花、起舞……待到入冬,田野逐渐褪去绿色,一片沉寂凄凉。然而,芦秆依然傲立,芦花依旧摇曳,给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增添了一份神韵。茫茫芦苇,是在做着春天甜美的梦吧?

    (取材于谢华《芦苇花》,有删改)

    【1】作者借芦苇抒怀。漫步江滨西大道,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欣赏秋日芦花装点田园美景;坐在水库堤坝上,③_______________。最后回到现实,④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芦苇的深情。

    【2】文章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从文章【甲】【乙】两处任选一处赏析。

    【3】这篇文章主要写芦苇,但还写了缮房子、编苇席,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结尾写道“茫茫芦苇,是在做着春天甜美的梦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晶莹的冰雪,斑斓的彩霞,逶迤的流水,盛放的鲜花……大自然从不吝惜展示它的美。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就会发现窗外动人的美景。

    请以“窗外的风景”为题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无错别字,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