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着皇权喊一声“反”,东林党人大概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只能枕着一块忠义石碑,在秀色可餐的江南大地悄然安息。
②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进入腊月以来,成都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下了两天雨,更是寒气逼人,成都人几乎都被冷得席不暇暖,夜不成眠。
④如果一个人老是对自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毫无魅力可言、缺乏智慧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自卑、羞耻会耗尽所有的尊严。
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楼言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⑥食指公开批评余秀华,称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漠不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座静谧宜人、古韵悠长的百年石寨——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端庄古朴、别有洞天,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美誉。
B.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孟竹)今天,延庆区大庄科乡天色碧蓝,长城上杏花盛放,引来大量游客赏花、观景并立此存照。
C. 载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
D. 《人民的名义》中戏骨级演员获得观众认可,无独有偶,老演员惠英红击败周冬雨,获得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E. 一些直播平台,以猎奇低俗内容取悦观众、吸引眼球,从长远看,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错误路径,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作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
B. 马尔克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非凡的想象,将现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炉,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
C. 站在2017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D. 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使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大地黄金灿灿,送走了七月流火的时光,夏去秋来,迎来美好的金秋。
②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俾昼作夜,艰苦奋斗。
③这个贩毒组织近来购置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边防检查站的缉毒官兵倍感压力,全力投入侦破工作。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运动健身受到热捧。教练提醒,健身塑形需要长期坚持,一旦放弃,会导致髀肉复生,很快反弹。
⑤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⑥能够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有不断进步的人生,然而网络 “键盘侠”们却只把眼光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却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A. ①②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据说,人若从山顶往下滑,_________;沙粒随人流动,又说,________;________。鸣沙山因此得名。
①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 ②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
③发出鼓乐般的隆隆声响 ④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生物性,决定了人是要生老病死的,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是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社会都必然永远存在,也有整个消亡的)。这种“死”和“不死”是我们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即社会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时生同时死。在共处的这段时间里,每个人的人生经验、知识、感受、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一个人的生命可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比如石刻、竹简、书本、光盘等信息载体)传递给别人,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更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他作为一个人,生物性决定了他必然会逝去,但他的诗作,连同他的诗的风格,都保存在各种文献中,成为“文化”。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李白的诗作,经过几百年、一千年后,还能重新影响、塑造出别的诗人,他们可能接近李白,可能超越李白……文化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接通”了,可以共享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说,“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它是跨越时间、空间和生命的东西,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不随个体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所以我们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史中,文化才显示出其真实的意义。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如社会的运行机制、社会结构等。像我们今天的“中国”,虽然是在一场摧枯拉朽的革命之后建成,但今天的社会结构并非建国时一下子凭空创造出来的。谁也不可能把一个社会中旧的东西突然“删除”“清洗”,变成空白,再装进去一个什么全新的东西。我们中国的革命,形式上是“天翻地覆”“开天辟地”,实际上它是建立在中国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是几千年中国文明演进中的一个连续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社会也好,改革社会也好,绝不能抛开历史的缘故,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选自费孝通《文化与“不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生老病死,而社会却可以长治久安,这就为文化世代传承提供了可能性。
B.不同个体在共处时间里相互交流学习,其知识和经验会形成共同的动态信息库。
C.文化的历史性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等的传承,还包括社会运行机制等“社会”的传承。
D.研究和改革社会,必须遵循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继承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立论,层层递进,论述文化使人不朽的道理。
B.第二段通过连续设问推进论证,既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又衔接自然逻辑严密。
C.文章通过写李白,论证了生物性特点的人会逝去,社会性特点的人却会不朽。
D.文章运用对比、例证等方法,多层次展开论证,有力支撑观点,富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社会才有文化,文化因此能够跨越时空、超越个体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B.当今文学家能有新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C.家风家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让一代代生命体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家族教化。
D.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说法,和文中观点有相通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雍也》中说自己要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成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一诗中用细节描写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________”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________,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_____”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________”表达出江山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况在《劝学》中提出,要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错误的人,就应做到“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富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况的激烈,画面感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 。
(3)《离骚》中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 。
12、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从色彩、青苔的角度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过程中,琵琶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作者认为这比有声之时更有情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通过描写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来写其险。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
【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B. 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寸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C. 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D. 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以此推之,司马光去世时官位高且享有爵位。
B. 台谏,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其中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
C. 右,古时就官位而言,左比右要高;就座位而言,左比右要卑,如“虚左以待”。
D. 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十恶不赦”中的“十恶”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安世谨遵师教,也能反躬自省。在吴守礼将要查办贪官司户之时,刘安世遵照司马光“不妄语”的教诲没有揭发,事后为自己的不诚实而自责。
B. 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进谏。针对王安石任人唯亲的做法,他认为当时的任用官员与从前大不相同,影响甚坏;甚至参奏文彦博一班旧臣借机贪污纳贿。
C. 刘安世痛斥奸人,嘴下毫不留情。他指责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贪天之功,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的人们将他们称为“四凶”。
D. 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平日在家也无倦怠之态,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2)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又刷屏……连日来,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火了。“在疫情中接到来自异国的问候,大家都觉得很温暖,特别是用中国传统诗句的形式,让我们觉得格外暖心。”一位网友说。
(2)命运好像特别爱跟彭敏开玩笑,头两次他信心满满地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却分别败给了16岁少女武亦姝和快递小哥雷海为。休整了一年,彭敏再次出山,赛前他曾笑言,“如果再得亚军,我就给三亚代言”,却又没如愿,最终他拿到了冠军,笑傲诗词江湖。
(3)95岁诗词学者叶嘉莹先生继2018年为南开大学捐赠1857万元之后,再次捐赠1711万元,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令无数人动容。这位蜚声国际的诗词大家,一生与诗词为伴。回顾自己70多年的执教经历时,叶嘉莹说,“我别无所长,就是喜欢诗词,而且愿意把我喜欢的诗词介绍给年轻人”。
近期,以上三则与中华诗词有关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请你从日本友人、彭敏、叶嘉莹先生三者中选择一个作为收信人,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以及对中华诗词的个人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