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城》作为张艺谋的第一部全英文作品,故事通俗易懂,场面震撼宏大,这是张艺谋首次与好莱坞在形式上的握手。

    B. 湖南卫视大年初一播出了《歌手》第二期,比上一期更扣人心弦,来自哈萨克斯坦的90后小伙儿迪玛希夺得了第一名。

    C. 今年是旅游过春节最火的一年,有人在国内游中寻找新的“年味儿”,也有人在境外游中感受异国的风情。

    D. 近年来,欧洲逐渐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根本原因是其竞争力下降所致,不能归咎于来自外部新兴经济体的竞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管史蒂芬·霍金已经去世,但共发表的关于宇宙和星际移民等方面标新立异的观点,或将继续引发人们深思。

    ②对于有的国家在贸易领域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罔顾各方利益的片面、不当做法,我们将拭目以待,做好回应准备。

    ③针对目无全牛式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新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④两会期间,许多基层代表纷纷表示,他们躬逢其盛,既骄做自豪,也倍感责任重大,决心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⑤白石老人画作多以简笔朴素胜出,其中蔬果、花卉等布衣蔬食类题材的作品最多,而山水类的很少,尤为珍贵。

    ⑥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早沦为国际笑柄,而“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友好外交的事实面前也不自破。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1世纪,是一个凸显个性、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时代,也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

    ②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自身的行为规范,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实父母的示范会让孩子自觉地邯郸学步

    ③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④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我们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的作者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

    ⑤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4、下列名言不属于孔子言论的一项是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5、王国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提出做学问“三境界”归纳正确的是:( )

    A.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辛弃疾《蝶恋花》。

    B.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C.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晏殊《青玉案·元夕》。

    D. 第一境界: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秦观《满庭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甚至是“搞丢魂了”,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辑,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链条。

    (摘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1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 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D.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2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而写一些短文。

    B. 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

    C. “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 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 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 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 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品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贺铸的《青玉案》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这个句子化用了李商隐《锦瑟》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白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旁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米还要多。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 10、按要求补写下面诗句。

    1)《赤壁赋》中,“__________ ”用比喻的手法,写苏轼扣舷而歌,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演奏当时名曲,展现琵琶女丰富多变的技法和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   ”。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雨”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如杜甫写到的春雨:“好雨知时节,_____。随风潜入夜,___。”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____,连月不开,_____,浊浪排空。”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的比喻,强调了人们不能仅靠自身,还必须学会借助工具。

    (3)《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寒行

    【唐】温庭筠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①下千蹄马。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晚出榆关②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心许凌烟③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④泪成血。

    【注】①白龙堆:沙漠名。②榆关:即山海关。③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为其画像并悬挂于凌烟。④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房,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

    1诗中划线句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的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国藩诫子书

    清·曾国藩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⑤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1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段至第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试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

    4下列对“习劳则神钦”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苦勤劳是作为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能够自食其力是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B. “习劳则神钦”不仅在个人安身立命层面有重大意义,更是对国家有重要影响。

    C. 勤劳劳动而带来的丰衣足食是值得神明敬佩的,安逸生活得以使家族长盛不衰。

    D. 曾国藩的此番主张是从子孙后代的长远考虑,告诫子孙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5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结合上文,请简要对本文的观点进行评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年初,中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大功告成之年;2020年,中国将组建成自己的国家太空站;2020年,中国将首次实施火星……进入2020年,我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将迎来更新的变化、更多的成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2020年的祖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