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绍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         ;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①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会心赏鉴

    ②切勿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

    ③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④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试图交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 

    ⑤茶馆茶客盈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⑥即茶社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水最好是甘冽的山泉

    A. ③④⑤①⑥②   B. ⑤③④⑥①②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⑤②④③⑥①

     

  •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子,指古化帝王、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后来泛指王侯的嫡长子。

    B.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C. 大赦,中国古代皇帝在登基、换年号、立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对已判罪犯减刑或免刑。

    D. 冗官,冗,指闲散、多余无用的,冗官是指闲散官员,或无专取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地回到任何年代,但是内在一定要有让自己感动、震撼和心痛过的东西。

    ②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亦然便捷,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③网络小说省略了出版周期,但也取消了批评家、文学史家使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对此,大家莫衷一是

    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她正迈着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⑤古代先贤厚重质朴的著作、佶屈聱牙的词句,让人们难以将其与热烈丰沛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不带实用目的。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平时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如果能摆脱这样的羁绊,适当把自己放在实际生活之外,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丢开寻常看事物的方法”,换一个视角看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素来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

    A.美感起源于直觉,不带任何实用目的。

    B.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

    C.我们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眼光看待事物。

    D.摆脱实用和功利眼光会发现不寻常的美。

  •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⑤强权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④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受赐于儒家之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摘编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所以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B.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实质上就是强调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

    C.儒家把信运用于政治领域,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

    D.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把“诚”和“信“两个概念做了比较,阐明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B.文章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五伦之中以不平等关系居多,但朋友一伦是平等的。

    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信是立身处世之基和信是治国安邦之道两个角度阐述了信的意义。

    D.文章使用了比较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和“信”是两个意义高度重叠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B.信是任何一种社会都必需的道德原则,人如果没有信,则难以立足于世。

    C.诚信治国,统治者首先要做到讲信用、守信诺,这样就可以赢得百姓的心。

    D.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能够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的前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仍信心不灭,希望有一天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拥有的美德。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中也有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和态度左右。

    (2)欧阳修《醉箱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说明再浩淼的水都有尽头,以此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2)《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即使被肢解,自己爱美的心志也不会因为受挫而改变。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的结局。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瞻之在前____。(《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____;本图宦达,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春水碧于天____。(韦庄《菩萨蛮》)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客中春望

    顾况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缓从归隐,吴渚香蒓漫吐春

    (注)①顾况:中唐著名诗人,苏州(古属吴地)人。②香蒓:蒓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蒓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兴,以声声鸣叫、频繁北返的大雁反衬宦游难归、充满苦闷的自己。

    B.颔联第一句“风尘”喻指战乱,因天下处处动荡不安,诗人两鬓斑白,顾影生怜。

    C.颔联第二句直抒胸臆,诗人涕泪交流,为沦落天涯、孤孑一身而深感凄楚、哀痛。

    D.颈联上句写对“故里音书”已绝望,下句白描春日他乡之景,以哀景衬哀情。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苏轼在诗歌方面与________ 并称“苏黄”,在词上与__________ 并称“苏辛”。

    3在苏轼看来,画竹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那些伟大的瞬间总会被人们铭记。”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中拉开帷幕,随着光与影的变换,一幅幅中国新时代发展的美好画卷呈现在眼前:刷新世界记录、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新版图的中国桥,穿越沙漠戈壁、总里程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创时代”新标志、最美铁路中国高铁,吞吐量逐年增加、位列全球首位的中国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

    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几位观众发表了自己的观感:

    甲:令人赞叹,深感自豪,深受鼓舞!

    乙:没有一代代国人的艰苦奋斗,没有持续40年的改革开放,哪有今天的“厉害”?

    丙:看这个电影时,我联想到早已去世的邓稼先,想起近年倒下的南仁东、黄大年、钟扬,想起耄耋之年仍在工作的黄旭华、袁隆平、王泽山,不禁潸然泪下。

    丁:中国厉害了,不可忘记万千默默无闻者的功劳!

    戊:在一些方面,我们的确厉害了。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厉害啊!

    对此,你有怎样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