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些国际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反腐工作的进展、成效,认为中国反腐工作体现了中共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公众对中共的相信。
B. 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但是营造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热的氛围,对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
C. 一系列中国承诺和中国行动,正通过国民的生活点滴释放着令人羡慕的经济、文化推动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观察自己的窗口和改善民生的借鉴。
D.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让权力回归原位,让权利 ;让有产者有恒产,让无力者有尊严。一成不变、 的国家没有未来,改革才能抵达公平正义的彼岸。选择相信未来,就是选择了一个长远的打算。春天来了,聪明的人不会 地修补冰河上的裂缝而是要造一艘驶向未来的航船。
A. 等量齐观 墨守成规 徒劳无功
B. 一视同仁 故步自封 徒劳无功
C. 等量齐观 故步自封 劳而无功
D. 一视同仁 墨守成规 劳而无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B.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近年来的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C.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D. 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安倍的行为招致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的反对。作为一国首领,安倍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 分的外交策略、一意孤行的印象。
②井冈山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客人和 寻访长征足迹的学者不绝如缕。
③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为了救出被埋在塔下的工人,连续几天他都在指挥救 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一刻不得休息,他感到自己已经心劳日拙,疲惫不堪。
④吉安庐陵自然生态林,占地 2000 亩,其中水域 800亩,水域浩淼,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优 美,是休憩最佳选择。
⑤马云称,他目前的规划都是为以后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预计再有 4年的准备时间,国际化就会水 到渠成。
⑥傅园慧得奖后,迅速掀起一股傅园慧热,首当其冲的,便是媒体热炒。今年因她而出现的网络新词 便是“洪荒之力”。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侪(chái) 阜(bù)盛 紧箍(gū)咒 鸠(jiū)形鹄面
B. 告磬(qìng) 颓靡(mǐ) 林萌(yīn)道 退避三舍(shè)
C. 赝(yàn)品 熟稔(rěn) 侯(hòu)选人 叱咤(chà)风云
D. 熨(yù)帖 桀(jié)骜 胃溃(kuì)疡 挺(tǐng)而走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与黄胄先生相识是在1963年。彼时我才二十出头,黄胄大我15岁,也就36、37岁的样子。
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手不离笔,是他日常的状态。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黄胄先生画毛驴堪称一绝。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以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上垛。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而宣纸的特点使每一块面间按下之后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的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匹匹生动的毛驴跃然纸上,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画毛驴,他像个魔术师,实在是神奇得很!
上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齐白石先生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元至90元,且人见人爱,需求旺盛。
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每每跟先生去到荣宝斋,他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给我观摩。我拿个放大镜,一方一方地仔细研究,做好笔记。有这样的机会能看到吴昌硕、齐白石等等大家的印章,在当时,实属福从天降,难得!但我往往得寸进尺,询问能不能让我打一套印蜕,以供我日后研究,黄胄先生一句话就使我如愿以偿,现在想起依旧铭感肺腑。黄胄先生还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我如小民暴富,倏地提升、领悟了对高妙书画艺术的认知,足我一生受用。
画,是画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溢。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黄胄先生是个朴实且幽默的人,他的平易为人不会让人感到和他有距离,对上对下、对权贵对小民都一视同仁、言行合一。这种天生的质朴,这种不染缁尘的平民气质是很少有人学得到、做得到的。
黄胄先生的绘画创作除了对传统的吸收借鉴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黄胄先生是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生活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空气、阳光和水,生活与艺术,在他身上是融会为一的。所以他能那么强烈精准地提炼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与画、画与生活,生机勃勃、活力四溢,古往今来,能有几家?!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无情摧残,苦难的生活使其情绪低落,加上先生嗜酒,到后期,他的十个手指关节僵硬,已经不能正常地握着毛笔作画。我去北京看望他,病榻上的他咬紧牙关,痛得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然后,用手指关节夹起画笔,看到旁边《人民画报》上有好的图片,就像写真一样画起来,依旧是当年那个手不离笔的黄胄。对绘画的热爱,黄胄先生是深入骨髓的,画可说是他与生俱来的唯一。
后来,黄胄先生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并出任常务副院长,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于艺术及艺术品的情有独钟,使黄胄先生始终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
如此可爱、可敬的艺术家,无论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如何,他留给我的都是无比丰饶的精神财富,让我知道,做人要真诚,搞艺术要勤奋!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6年6月21日,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黄胄,著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②黄胄自我解嘲作,画是镇痛良药。他就这样以生命之力在艺术创作中去进攻,不知疲倦地去笔耕。每年画上百幅作品,平均每月要画两刀宣纸(黄胄夫人郑闻慧)
【1】下列关于文章有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胄画驴这一节内容,表现了黄胄熟练而高超的绘画技艺,主要突出黄胄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并且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B.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的画标价要超出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由此可见黄胄的成就要高于这些大师。
C.由于“文革”的摧残,黄胄的十个手指关节僵硬,虽然他不能正常地握着毛笔作画,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痛作画。
D.深知自己生命有限,所以黄胄把画作为自己的镇痛良药,不知疲倦地笔耕,甚至平均每月要画两刀宣纸。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我和黄胄先生属于忘年交,相差15岁,他留给我的是丰富的精神财富,既有做人方面的,也有艺术方面的,我受益匪浅。
B.手不离画笔是黄胄先生的常态,无论是长辈画家还是领导来看望他,他不抬头也不会停笔,由此可以看出他不懂人情世故。
C.黄胄先生在中国画坛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作品价格要远远高于其他的画家,齐白石画作价格也跟他没法比。
D.为筹建中国画研究院,黄胄倾注一生的心血;为传承传统文化,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
E.作者选取了黄胄先生一些能够突出他品质的事件,再加上一些抒情或议论,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艺术家的形象。
【3】除了勤奋和天赋之外,黄胄在绘画方面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因素还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于言情者,正在于写景”,《登高》中展现出深远的宇宙,无尽的时间,难以洞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芳草美人自喻,其中“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美人自比,怒斥嫉妒和诽谤自己的奸佞小人。
(2)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舍生取义”的精神“__________”,普通人也会有,只是“______ ”。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极尽夸张之能,描写蜀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点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公余对竹
【宋】王禹偁
冠褐①飘飘乍退公,引吟留坐一丛丛。
买添②幽景浑无价,洗却③繁阴别有风。
曾任雪欺终古绿,也从桃映暂时红。
此君合是吾庐物,会种婵娟伴钓翁。
[注]①冠褐:粗布冠带。②买添:再买。③洗却:除了。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首联都直接扣题,前者写翠竹荫蔽、池水依伴的优美环境;后者写公事之余的生活。
B.白诗颌联写诗人饱食安睡之后信步竹林间的情景,王诗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难得。
C.白诗颈联用拟人手法表明选择师友的标准,王诗颈联用比喻手法抨击趋时媚俗的污浊世风。
D.白诗中“悠悠”意为忧思、忧心忡忡的样子,王诗中用“婵娟”一词代指形态美好的竹子。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教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注]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贯高等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也。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敌士卒战死者教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以为鲁相。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此处“张王”即赵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B.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C.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周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D.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结实之意,“苗裔”后就引申为世代较远的子孙。
B.“弑”在我国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诛”和“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
C.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是为孝;故剃光头发的髡利是一种羞辱。
D.“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头触地面时间短暂,“叩头"是它的俗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赵王没有参与谋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赵王在内的众人;田叔自愿随王进京分罪共罚;也有为王做证之意。
B.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
C.田叔以退为进,为民做主。鲁王搜刮百姓,民怨沸腾;田叔设计,故意惩戒百姓,以周唤醒鲁王的道德良知;最终的确达到了让鲁王还钱的目的。
D.田叔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为鲁国的国相,在规劝鲁王时煞费苦心,他的儿次行事看似不给鲁王面子,可实际上都是在维护鲁王的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2)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阖家团圆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恐慌与感动交织。时隔17年,84岁的钟南山再次挂帅出征,奔赴疫情一线。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90后医护人员自愿请战,小时候,他们被白衣天使保护;长大后,他们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
……
但,这不是人类面临的第一次流行病,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而在未来的疫情里,我们是将要成为“下一代拯救者”的人。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封给青年的信。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