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B.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黄昏时刻,大地上的房屋、树林渐渐模糊,天色也渐渐苍茫、辽阔起来。仰望天空,落日熔金,有一群回巢的小鸟正飞过。这是一天的落幕时分,却庄严如一个仪式。这样的画面,壮观而辉煌,如果你偶尔幸运地撞见那画面,你有没有如被幸福、快乐的闪电击中的感觉?抓住自然界的美好瞬间,它将是自然与你生命的对话。对于与自然同在,将不会孤单,也不再恐惧、不安。
A.“天色也渐渐苍茫、辽阔起来”这个句子中的“苍茫”“辽阔”都作宾语。
B.“如果你偶尔幸运地撞见那画面,你有没有如被幸福、快乐的闪电击中的感觉”是条件复句。
C.“仰望天空”“落日熔金”“壮观而辉煌”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恐惧、不安”和“孤单”互换位置。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B.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
C.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D. 天下为公(介词,为了)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前四句写景,以一个“______”统领。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___________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
③表现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仪的女子而痛苦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请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1)以上面文段为例,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以上文段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8、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阅读①—③段,“物候”可以概括为?(不超过15个字)
(2)比较下面表格里的两组句子,说出你的阅读感受,并简要说明感受产生的原因。(80-100字)
| 原句 | 改动句 |
第一组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杏花、桃花开的时候,农民们知道要赶快耕地种谷了。布谷鸟叫了,劳动人民知道该插禾了。 |
第二组 |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花期比1961年、1960年都迟。 |
(3)阅读第⑦—⑩段,提出一个关于理解说明顺序的问题,并简要回答。
9、按要求作文
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途中,我们会觉得拖累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实,如果能清理并丢掉一些“杂物”,如懒惰、怯懦、自卑、安逸……轻装上阵,我们能走得更快!”
请以“丢掉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