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演绎 湿漉漉 不修边幅 震耳欲聋
B.狡辩 妨火墙 不知所措 名副其实
C.决择 乌托邦 格物致知 风雨变幻
D.浮躁 满堂彩 行将就木 纷至踏来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 序幕 卑微 巧妙绝伦
B.挑衅 遏制 城廓 芳草萋萋
C.飓风 频临 苔痕 旁逸斜出
D.锤练 吹嘘 酒肆 长虹饮涧
3、选出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
A.不辍/拾掇 炽热/炙热 锐不可当/当家作主
B.歼灭/阡陌 懊悔/教诲 摒弃陋习/屏息敛声
C.连翘/翘首 瞥见/撇嘴 苛捐杂税/镌刻精美
D.脚踝/裸露 鬈发/蜷缩 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4、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B.一位同学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D.某班长在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体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6、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归思方悠哉。②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④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⑦它没有_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⑧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7、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这样的史诗作品。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我再一次打断他们,“但是你怎么知道农民是真的爱红军的呢?”这时又有好几个人跳起来回答。政治委员指了一个。
“我们到新区去的时候,”他说,“农民们总是自动出来帮助我们做急救工作。他们把我们的受伤的战士从前线抬回医院。”另一个:“我们长征过四川时农民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做的草鞋,一路上给我们送来了茶和热水。”
材料二:
舍腰蜂这种动物非常怕冷。它喜欢阳光,阳光不但帮助橄榄树茁壮成长,鼓励蝉儿高声歌唱,还会给它带来温暖。所以它在阳光下搭建起自己的帐篷,建筑起自己的安乐之居。有的时候,太阳不能满足它们,它们便会为了整个家族的需要,为了让大家感觉更加温暖、舒适,找到人类的门上,要求和我们做邻居。它们总是自作主张,举家迁移进来,甚至连门也不敲一下,连声招呼都不打。
(1)从材料一中可以提炼出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_________,材料二中的舍腰蜂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习性。
(2)你的朋友因为疫情被单独隔离了,心情苦闷。如果你要向他推荐一本名著,消除他的苦闷,你会选择下面哪一本?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2】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人君子”具体指什么人?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根据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嚢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