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B.“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已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他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商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选聘 缈小 鞠躬尽瘁 沥尽心血 悔人不倦
B.婉转 烦琐 再接再励 目不窥园 主观臆断
C.深宵 陡峭 力挽狂澜 仙露琼浆 罄竹难书
D.班斓 取缔 未雨绸缪 忧心仲仲 马革裹尸
3、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心吧,错不了!”他说,“只要你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判断:句中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
B.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几十头结成一群, 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 阳光灿烂、手舞足蹈、报效祖国、今天星期一。判断: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 “它静静地躺在王婆婆家桌子抽屉的角落。”判断:这句话的主干是:它躺在角落。
4、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杜甫的诗见证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经过,因此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国家动荡、_______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2】明末王嗣奭(shì)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不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简要评析“寒”字的妙处。
【3】阅读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
③表现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仪的女子而痛苦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请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A.他的叙述越接近结束,我越发需要询问他自己的事情。当时他在做什么?当时他担任什么职务?遇到这种或那种情况,他抱什么态度?我的提问,总的说来,使得他在这最后一章自述中有几处提到自己:“逐渐地,红军的群众工作改进了,纪律加强了,新的组织方法也摸索出来了。各地的农民开始自愿帮助革命了。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给战土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一九二八年会议以后,曾经作了很大努力争取农民的支持,在上述三条之外,又添了八项。这八项是:
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四、借东西要还;
五、损坏东西要赔;
六、和农民买卖要公平;
七、买东西要付钱;
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这八项执行得越来越成功,到今天还是红军战士的纪律,他们经常背诵。另外还向红军宣讲三项守则,作为主要任务: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死;第二、要武装群众;第三、要筹款帮助斗争。
B.除了这个运动的政治基础以外,红军的战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军事上的胜利发展。我们在井冈山采取了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我们所采用的游击战术,而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
一、敌进我退!
二、敌驻我扰!
三、敌疲我打!
四、敌退我追!
这四个口号最初为许多有经验的军人所反对,他们不赞成我们所主张的这种战术。但是,后来许多的经验都证明这种战术是正确的。
【1】下列对上面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段节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B.文段中的“他”指毛泽东,斯诺在见到毛泽东之前见到了周恩来。
C.文段中的内容后来总结为“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获胜的法宝。
D.游击战术的“十六字方针”,最初为许多军人所反对。
【2】试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谈一谈你从文段中获得的一个启示。
8、筷子小传
施芳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商王封用筷子的故事被人熟知。《韩非于喻老》言;“昔者封为象著而箕子怖。”就是说商王封挥霍无度,大臣冀子为之恐惧。“封为象第” 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钢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樉”,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著”,到了明代得名“筷”。明陆容在《寂四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 ‘住’、讳‘翻’,以。著”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著”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③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时。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凤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④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 举匙必置著,举著必置匙。食巳,则置匙、著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筷子使用过程中的礼仪禁忌:颠倒乾坤——筷子颠倒使用;仙人指路——筷子指向人;焚香礼拜——筷子竖插在碗中;翻江倒海——筷子随意上下翻拣。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安心。
【1】下面关于“筷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筷子是传统的餐具,它最早被称为“樉”,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
B.“快儿”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由竹木制成,故称“筷子”。
C.筷子寓意成双成对,也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成为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D.现在我们使用的筷子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等。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一筷子,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B.第①段加点词“至少”说明了筷子使用的时间之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通过举朱熹《童蒙须知》的例子,让使用筷子很有讲究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D.本文按逻辑顺序主要介绍了筷子的历史、名字演变、文化意蕴、使用礼仪和种类。
【3】本文主要介绍了筷子的历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种类。
9、奋斗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奋斗是人生前进的过程。
请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