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葫芦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①大王来何操?   ②而幸生也何为

    B.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不能容于远近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四史”之⾸,对后世各朝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B.《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写给司马光的回信,两人均为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

    C.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庄子》常⽤寓⾔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D.莎士⽐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有《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3、下列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尴尬。古村落文化保护是为了使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和谐适应的建设过程,而不仅是修物质载体的过程。目前,一些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如过度进行旅游开发、用传统资源等。这种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关系取舍失当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反思。

    A.载体:“载”读作zǎi,意思是“用交通工具装”。

    B.尴尬:“尴尬”读作ɡān ɡà,意思是“鬼鬼祟祟,不正派”。

    C.修缮:“缮”读作shàn,意思是“完好,完善”。

    D.滥用:“滥”读作làn,意思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每至于族   因其固

    C.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D.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藏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共81章,有5100多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贵在“无为”“无事”等圣人之治,而圣人之治的手段并不是通过制定刑法等国家制度来对老百姓加以规制,圣人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而法律制度是治国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统治者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的国家机器,老子认为这些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雄心、私欲、智慧等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的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所以老子极力反对这些措施与法令制度。因此,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可以得出结论,法需要顺应“道”与“德”的运动,效法自然之律,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治理作用。

    1下列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道”是《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华,“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B.“德”是社会生活的道德范畴,“德”是“道”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C.与西方的自然法不同,“道法自然”是指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法”的作用。

    D.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反对统治者“有为”措施与法令制度,反对统治者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作品,按照内容称为《道德真经》,按照作者称为《老子》,按照字数称为《五千言》。

    B.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他经常仰头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思考天上有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老师推荐他入周都深造。

    C.老子生活在周朝,王室势微,各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D.老子认为,统治者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要体现“无为”“无事”的圣人之治,否则,就会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句。

    ③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苏轼遥想周瑜手持羽扇,从容潇洒,可转而又想,人生如梦,何必自苦,还是“__________”吧!

    ⑤《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⑥李商隐《锦瑟》中托物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有小说描写琴箫合奏:“突然间,……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情境相似,同样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珠隔过商参。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鹧:又作仓庚,指黄鸷。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不相见,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对战争残酷无情的痛楚叹息,以及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谈谈它们在情感内容方面的相异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伐。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綵、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兔。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举南几,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摘编自《明史•邵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B.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C.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葬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D.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鹿书院,位于江西九江,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常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B.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川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户籍、兵籍、军令、粮饷、贡赋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古代王侯也用它来自称。文中指第一个意思,说的是邵宝从小就没了父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清正刚宜,不交权贵。宁王朱宸濠向他索取诗文,他严肃拒绝;太监刘瑾威胁他打劾陈熊,他绝不就范。

    B.邵宝爱好读书,师从名家他曾在江浦庄昶处学习,又把李东阳当作学习的榜样,博览群书,格物致知。

    C.邵宝开化生员,重视教育。任许州知州时,他为生员讲明义利公私的区别;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修建白鹿书院校舍,安置学生。

    D.邵宝不信邪说,革除陋俗。巫师认为龙骨出土会带来灾祸,他当庭毁掉龙骨并杖打巫师;江西有亲死不葬的陋俗,他命令读书人率先举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2)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中最关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款的地方。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

      请以“印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