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云林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大灾年,先祖携家带口,在逃荒路上妙手偶得的一个壶,哪管什么失主,传到我这就成了传家宝。

    B.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型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设计和规模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C.国难当头之时,不少戴眼镜的教书先生,不顾吱吱横飞的流弹,跳上方桌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

    D.她一下子成了人们的知心朋友,找她谈话的人络绎不绝,一个还没谈完,另一个已开门探头了。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苏轼被归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 孟浩然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与他同时代的陆游则更擅长军旅诗。

    C.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D. 杜甫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写出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

     

  •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shěng)           掇(cuān)           叹为止(guān)

    B.绊(jī)           默(qiān)           天衣无(fèng)

    C.水(fú)           皱(zhě)               销声迹(ruó)

    D.奋(kàng)           然(piān)           大悟(chè)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催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桥墩

    B.世事苍桑   坦荡如砥   色彩斑斓   铺砌

    C.天翻地覆   惟妙惟肖   殚精竭虑   缅怀

    D.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锤练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这首诗记述了诗人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第一句诗中,诗人以“________”一词点题,用“黄鸟”“辛夷花”“杏花”等意象渲染了________ 的氛围。

    (2)通过“炼词炼句”可以揣摩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选择“怜”的义项并阐述理由。

    怜:①怜爱,疼爱;②同情,怜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校园诗词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以下是拟定的开场词,请你根据语境补写内容。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我们跟随白居易到钱塘湖边看一看(1)“____________________”的莺歌燕舞、勃勃生机;夏天,我们跟随崔颢到黄鹤楼望一望(2)“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秋天,我们跟随陶渊明把酒东篱品一品(3)“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恬淡;冬天,我们跟随岑参到塞外赏一赏“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之壮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朱德的忠诚服从和毛泽东冷静的政治头脑相辅相成,使共产党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____________

    (2)“西安事变”后,作为让步的交换,共产党准备将苏区改名“边区政府”,作为国民革命军编入国防部队,将重新分配的土地还给地主。____________

    (3)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靠着吃杏叶为生。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它都用到了哪些顶尖科技?

    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

    它连接了珠江口东岸的香港和珠江口西岸的珠海、澳门,将整个珠三角的经济融为一体。它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没有之一。其著名的沉管隧道长达6.75公里,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从筹备到建成,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14年,过程中攻克了无数个世界级难题,打破了无数个世界纪录,是当之无愧的世纪工程。在它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时刻,让我们共同回顾港珠澳大桥的那些惊世骇俗之处。

    有桥有隧,大桥为何如此设计?

    港珠澳大桥并不是一座严格意义上的“桥”,而是一个桥梁与隧道的组合体。整个工程在海中全长35公里,其中有29公里是桥,6公里则是隧道。在桥梁与隧道之间,通过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两侧的两个离岸人工岛进行连接,而港珠澳大桥的难度也正来源于此。

    那么,港珠澳大桥究竟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

    这主要是考虑到了船只的通航问题。

    广州港是世界著名的繁忙大港,每天都有上万艘船只穿过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伶仃洋进出广州港,其中不乏有许多万吨巨轮。这些巨轮体积大、吃水深,如果大桥全部修建成水面以上的桥,那么这些船只很难从桥下通行,还容易与桥墩相撞。因此,必须有一段净空的航道供巨轮通行,也就是必须有一段海底隧道。

    然而海底隧道的建设成本惊人。如果整个35公里的公路全部修成隧道,不仅经济上不可接受,消防、运行等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因此,半桥半隧成为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案。桥隧转换的关键在于人工岛。修建人工岛可不仅仅是用海底的泥沙堆砌一座岛出来,这座岛必须能够对抗方向不定的洋流和海风。如果没有结实的加固,必然一冲即散。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造价高达131亿元,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120个直径22米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重达500吨,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人工岛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及观光功能于一体,岛上还设计了中华白海豚观赏区和海上观景平台。

    海底沉管隧道如何保证120年滴水不漏?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很强,但受到拉力就很容易开裂。在陆地上,绝大多数的混凝土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并不影响结构的性能。但在海洋工程,尤其是海底隧道中,这样的裂缝是不可以存在的。一旦产生裂缝,含盐的海水就会渗入混凝土内部进一步腐蚀钢筋和混凝土,进而扩大裂缝,最终导致漏水,乃至产生结构安全问题。因此,沉管隧道使用了一种抗渗性能很强的混凝土,它的微观结构非常致密,有害离子很难直接渗入。隧道壁内部的钢筋笼也十分密集,配筋率远超一般的建筑结构,这些密布的钢筋起到了极强的约束作用,严格限制了混凝土的宏观开裂以及微观裂缝的扩展。

    为了避免沉管段之间的缝隙发生漏水,在沉管的节段和节段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厚厚的橡胶垫来弥合缝隙。在沉管内部沿纵向设置有许多贯通的预应力钢筋,当预应力钢筋张拉后,它们就像是一束强力橡皮筋,将沉管紧紧地绑扎在一起,不留一丝缝隙。这样,沉管内部与外部就被严格地隔离开来。

    然而,海洋中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纷乱错杂的洋流、变化的海底地质环境仍然可能会对沉管隧道造成破坏。为了保护沉管的稳定性,海底隧道的大部分都是被掩埋在伶仃洋的淤泥之中的。

    在施工中,工程部先将海底深厚而松软的淤泥清理到了一边,并在沉管的基床底部铺设2-3米厚的块石,制成一种坚固的复合地基。它可以让沉管的沉降值缩小到10厘米以内,杜绝因海底沉降导致的渗水。

    在沉管铺设好之后,还要在两侧及上部回填碎石。之前被清到一边的淤泥也会很快随着洋流重新淤积到隧道上方,对隧道形成保护。这样一来,海中的风浪就完全侵蚀不到隧道了。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最著名的是它的沉管隧道,是我国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B.广州港是世界著名的繁忙大港,每天穿过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伶仃洋进出广州港的都是万吨巨轮。

    C.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使用的混凝土、隧道壁内部的钢筋笼的配筋率,都与一般陆地上所使用的标准严格一致。

    D.海底深厚而松软的淤泥,对于沉管隧道来说是利弊合一的,利大于弊的关键在于工程部的合理设计和施工。

    2第②段划线句“它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没有之一”中,“没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谈谈理由。

    原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造价高达131亿元,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120个直径22米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重达500吨,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改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遭价高昂,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多个大直径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十分沉重,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底沉管隧道如何保证120年滴水不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记叙文《遇见树》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遇见的各种不同的树及内心的感触。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也都在看。看山水,你能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你能看见世事的真相;看生活,你能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结合叙述内容写出你的感悟。

    题目二:请你以“_______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