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B.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其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B.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选取了具有夔州特征的典型意象,由高到低地观察景物,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C.李煜在《虞美人》中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追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问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如春水般无穷无尽。
D.晏殊的《蝶恋花》中“槛菊愁烟兰泣露”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而“燕子双飞”“明月穿户”则用燕双飞、月光有意正面烘托出女子的有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家新成立的私营银行里,营业员对储户热情周到,所以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②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③最近,中国外交部指出,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了不当言论,暗示如果他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危言危行,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⑤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⑥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要想登堂入室,就必须下苦功夫,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领导积极调查市场,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
B.稻壳餐具登堂入室,让人们大开眼界。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在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这次巴勒斯坦名士遭暗杀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生态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服务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文化哲学智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为凝聚人民追求梦想、鼓舞斗志的力量源泉。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奢侈消费、资源低效高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否定,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也是生态文化的时代内容与创新。绿色发展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由于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节约资源、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生态良好,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和高尚的心灵境界,是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出版科普读物及影像制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增强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我的束力和社会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已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生态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成缺的重要内容。必须继承、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以文化育人,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增强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摘编自江泽慧《业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功不可没。
B.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博大精深,它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供给等多项服务功能,实现质的飞跃。
C.中华民族只有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更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智慧才会始终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D.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绿色发展的思想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自然辩证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主要阐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B.文章第三段主要从绿色发展理念、思想等角度论证生态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原动力。
C.文章第四段论述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措施及目标。
D.文章第五段主要论证了我国生态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
A.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民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等。
B.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就是向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生活,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希望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住敞亮房子等。
C.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
D.中国在文化资源上是大国,但就文化而言却不是强国。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的支持,而生态文化兴盛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为诗人弹奏乐曲之前调弦校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弹奏乐曲结束时的动作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居住之地偏远,家境贫寒,虽竭诚招待来客,却因酒菜欠丰而心生歉疚,《客至》表现这一境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成医学奖,其名字和研究、成果让人联想到《诗经·小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1],诗人例作水曹郎[2]。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3]。
(注释)[1]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2]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3]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D.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E.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反,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 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4月10日下午,在成都中考体考800米跑考试时,一同学不慎摔倒在跑道上。尽管有考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见状赶来,但跑在她身边的一位同学还是不假思索去搀扶她,跑在她前面的一位同学也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搀扶她,然后三人一起走到了终点。考试结果,摔倒的同学得分为零,两位搀扶她的同学得分自然也是零。但主考方经研究后决定让这两位扶同学的考生重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有的赞赏,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对;有的吐槽,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不妥;也有的喜忧参半,认为扶人固可嘉,重考亦可行,但考试选拔的公平性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那么,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请围绕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不许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