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中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 属:连缀 衡乃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B.公府不就 辟:征召 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C.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中有柱  都:大

    D.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卡夫卡作开端的西方二十世纪的荒诞文学,如果从哲学意义上去把握其精神内涵,乃是“无”的本体论,即世界人生的无意义、无着落。

    B.网络文学从备受质疑到获得大众的认可,再到被文学界接纳,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D.《文学欣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拓宽学生文学视野、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为目的,从文学宝库中撷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剖析、鉴赏和介绍。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敕造  戏谑 罥烟   相形见绌

    B.吞噬  窜来 苍皇   沸反盈天

    C.驯鸽  歧韵 颓废   阴谋鬼计

    D.酣睡  踱步 潭拓寺  间或一轮

  • 5、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扪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参和井都是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属井宿的分野,蜀属参宿的分野。)

    B. “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六艺指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才能和技艺,孔子曾把它们列为教学内容,这里指《诗经》等六种经书,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 “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秦国据雍州,其他八州是兖州、赵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幽州、梁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入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来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2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分析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子·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渓。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料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泼醅,没有滤过的酒。

    1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小令,“双调”是曲牌名,“碧玉箫”是标题。

    B.首句有领起作用,“堪题”是'值得题写、值得描画”的意思,引出下面三句对秋天山景的描写。

    C.作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红叶凋谢,溪水清凉,野菊茂盛,苍松下的小路更显得偏僻幽静。

    D.尾句中“渊明”是东晋诗人陶潜的字,作者借陶潜辞官归隐表达自己告别仕途、借酒浇愁的愤激。

    2本曲蕴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B.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多为“太宗”。

    B.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就是宫殿的台阶下,后来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顿首,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也是书信用语,表示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论君道,百姓为要。他说不能损害百姓利益,不能扰害百姓,也不能说不合事理的话,魏征认为这符合古理。

    B.太宗论财物,妄受殒身。他认为用宝贵的性命来博取财物,比用明珠弹射鸟雀还得不偿失,为此而死,实乃可笑。

    C.太宗论贪鄙,鉴戒奢侈。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

    D.太宗论君臣,生死与共。他认为朝政不管是混乱还是安全,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子进直言,君主纳忠谏,古来所重。

    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实施仁义的认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 武退秦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请以“威胁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