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B. 夜则以兵围寓舍 贾家庄几为巡缴陵迫死

    C. 缇骑剑而前 诛五人

    D. 则将焉用彼矣   夫子

  • 2、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看到欺骗。

    B.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官,议论皇帝身边的人。

    C.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译:你白白地用身体使草野滋润肥美,谁又能知道呢!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君子生来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3、下列加点字词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罟   xiáng)序 狗zhì)帛食肉

    B.) 饿piǎo洿)池 木直zhòng)绳

    C.bào) 参xǐng)   kǔi)步 金石可lòu

    D.liǎo)蓝   diàn)青   )马十驾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弱天下之民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不拘

    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劳   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皆明智忠信   吾尝跛望矣

  •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这不是狗我们的狗,”普洛诃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C.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D.老师推荐我们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运动实现了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其余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D.“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创作宗旨、作家群体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特征。

    B.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C.文章举李大钊《青春》一文为例,证明了青年人是建设“五四”文化的关键。

    D.文章主体段落内部的论证思路清晰严整,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以“青春、欢乐、光明”的心态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在与“老年、自虐、黑暗”的封建落后文学做斗争。

    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新青年》杂志赞美青年人,主张“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体现了“五四”新文化是一种青春型文化。

    D.“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应和,给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影响是深远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悲秋、病痛孤苦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中,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句谚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劝学》中表达了类似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醉中休问”二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D.词的下阕实写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2本词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万福传(节选)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川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川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一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为杜亚所忌,征拜左金吾卫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至贺,阳城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注)①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②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得其所物   亡:逃跑

    B.圆令万福濠州刺史   摄:代理

    C.迁至寿州刺史   累:多次,屡次

    D.还其家   悉:尽,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B.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C.李正已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D.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万福的曾祖父和父亲虽然都是明经出身,但是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他不喜欢读书,喜欢习武,这也使他年轻时就立下了战功担任将领归来。

    B.张万福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嫉妒,失去了刺史的职位,他虽然对崔圆怀恨在心,但还是听从了崔圆的任命连续击败了叛贼。

    C.许杲非常忌惮张万福的威名,不论是在濠州还是和州,听说张万福担任刺史他就率兵离开或转移。

    D.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表现了张万福勇敢善战,忠于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2)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请以“威胁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