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楚也(从属二主) 又欲其西封(伸展,扩张)

    B.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来告良(侥幸) 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D.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 2、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

    B.《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舍相如广成传”中“广成传”是宾馆名,传,驿站的车马。

  • 3、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和情节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小说。它以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对比的手法叙写了副主教克罗德和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爱情,以及他们与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之间爱恨情仇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B.话剧《雷雨》的题目“雷雨”既指自然界的雷雨,又指人物内心酝酿的“雷雨”,还指中国即将到来的一种社会变革。

    C.宝玉不愿会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学问的人!”

    D.《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爷爷说的求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款学习APP纷纷打出宣传广告,但由于没有公开的资质审核机制,师资宣传造假现象不绝如缕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③李清照的文坛地位炙手可热,中国大众从没有产生过疑问,也很少有人会对李清照的作品进行真伪判断。

    ④年经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高,但是如果给孩子补充营养不到位,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⑤并非只有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状况下,文化遗产安全才面临威胁,悄然无息、日积月累的自然损毁,也会使得文物面目全非

    ⑥《军师联盟》后半段的种种不尽人意,正是由于创作者不能将叙述主线从权谋转到曹丕称帝后的政治建设而导致的左支右绌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天

    张抗抗

    (1)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2)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3)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4)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5)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6)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7)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8)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9)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10)“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1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12)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13)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14)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15)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16)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4)(5)段对大雪的描写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为下文“我”迷路,老妇人引路等情节做铺垫。

    B. 文章第(8)段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

    C. 文章第(11)段的“病人”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理伤害的人。

    D. 作者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不要被世间的纷纷扰扰所困扰,要学会用宽容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怨,懂得宽容的心灵会使生活的天地变得更开阔。

    2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线句。

    3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感伤今昔时泪流满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与《劝学》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述的意思大体一致。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贫穷卑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各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别名。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 屈平不   与:给。

    C. 王怒而屈平   疏:疏远。

    D. 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B.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 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 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 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毕淑敏: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那每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不重要?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