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学雷锋”活动月,我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个月内倡导每位同学完成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

    B.面对高考,一个人抗压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他是否对自身实力有足够的自信,更取决于自己良好的心态和身边亲友们的安慰鼓励。

    C.新中山桥自从去年五月份建成通车之后,我市南北方向交通拥挤的状况就极大地得到了缓解,市民们的出行因此变得更加便捷。

    D.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科学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的世界。

  • 2、下列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凡是帝王,承担上天赋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是处在深切的优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

    B.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行大礼不必推辞细小的礼让。

    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D.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网不要屡次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④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⑤真是怪事,电影院一挂出“胆小慎入”的牌子,观众反而多起来,都开演半个小时了,人们还不绝如缕地往影院赶。

    ⑥摩纳哥,这个领土面积仅大于梵蒂冈的国中之国,濒临地中海,与法国本土犬牙交错,深得法国风情的熏染,亦是浪漫得一塌糊涂。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既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我们就能赋之以人类智慧,让地球家园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②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市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交通设施、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③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④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人靠着一往无前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共繁荣。

    ⑤在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靠着无懈可击的技术与平和沉稳的心态,获得了半个世纪以来首个世乒赛男单三连冠。

    ⑥印象容易先入为主,纠正就难了。西汉时张汤为官严酷,口碑不佳,儿子张世安终身忠厚,谨慎用刑,这才改头换面,扭转了世人对其门风的看法。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曹指的是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

    B.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坚守气节,归隐田园,写作了大量田园诗,《归园田居》是其代表作,此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等。

    C.我国诗歌创作在唐代达到高峰,涌现很多著名诗人,如在盛唐和晚唐出现了两个“李杜”,即李白、杜甫和李贺、杜牧。

    D.《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京剧《六月雪》即取材于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的兴致,被这讨厌的雨丝抹掉了。

    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大风,多年不曾有过的怕雨的心情又潜上心头,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的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的座谈会明天开始,这么大的风,轮渡能照常开吗?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赶上大风,轮渡停摆,只好伫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风帆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跨过江南,去亲吻那令人依恋的青山绿水,现在可不同了。这点风算什么?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没天的急雨突然驻脚,天空明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

    ③我平日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蜿南山区还未去过,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点的集镇,多半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有时还能长长短短谈些有关的风俗人情的趣话。

    ④中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足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闻名,友人请我们尝新,泡了本地出产的敬亭碧雪,据说,这茶近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颇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降争势的劲头,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喝茶的习惯,现在每天至少要换两杯。说实语,无非是驴饮,哪里知道喝茶还有许多讲究,什么祖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的水冲出来是清的,次荼的水冲出来是浑的。我端起玻璃荼杯,茶水明净,透过浮动的新芽嫩叶,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人,他是我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师,现在这里的一所中学教书。

    ⑤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的收获了。年岁渐渐增大,有时出其不意地在他乡会遇上故人,交谈几句,情感也会被少年往事所牵动,今天也一样。他是熏陶我爱好文学的启蒙老师。1954年大水退潮之后,他被调到江北工作,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伙伴,曾在两岸葱绿的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表一篇文章遭受厄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据说自学行医、成了附近一带有名气的郎中。前两年才彻底牛反,重返教育岗位,我细细端详他,虽然苍老了,却依旧那么干瘦,有精神;当谈起他的近况时,他习惯地做了一个为我异常熟悉的手势,说:现在还好,“还好",那就好了。至于其它原该探问的一切,我都不敢去触动它。我尊敬地递给他一支香烟,他随手接过,我划亮了火柴…

    ⑥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吸烟的,烟瘾还不小呢!解放初期流行一种简装硬盒烟,一盒50支,没有牌子,比较交便宜。他的书桌上常常摊开了这样的盒子烟。有次他为北京一家杂志写稿,大概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吧。见我进门,放下笔,习惯地伸手摸烟,才发觉烟抽完了。我连走带跑替他上街买了几盒回来。此情此景,还在眼前。现在,我见他吸烟的神态还是老样,不自禁地微笑了,他见我点烟,也笑着说:“你头发虽白了几根,样子没大变,在街上能认出。”我问起当年一些老师,他说多年没联系了,听说多半在皖南各县。

    ⑦停留短促,我们又继续赶路了。雨越下越大,夹有冰雹,汽车以一小时八、九十公里的速度疾驶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目的地快到了,远近星散着黑瓦白墙的小楼房。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

    (取材于吴泰昌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就写下雨,令人扫兴,但急雨驻脚,江城洗涤一新,这样写比直接写阳光灿烂更有意趣。

    B. 第③段介绍那沙同志的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④段作者描写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增加了文学意味,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了。

    D. 这篇散文像是一篇日记,文字淡泊,重纪实,轻评说,读来有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

    E. 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深度省察,令人称道。

    2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启蒙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3文章结尾写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这样写有何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这种观点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统摄全诗,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B.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5】(乙)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